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在种植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其高产优质的误区急待解决,现介绍如下:
割块方法不当。在割薯块时往往存在3个误区。一是认为薯块割得越大越好;二是怕伤芽把芽眼留在薯块中间;三是割成薄片状。在割块时应掌握:每块薯种种重20—25克,紧靠芽眼边缘,将薯块割成三角形,每块要保证有1—2个芽眼。割薯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割到病种薯时要剔除,割刀要用15%酒精擦后再割另一薯块;二是要把前尖芽和后腚芽分放、分开播种,以利出苗整齐一致。
施肥不当。马铃薯喜钾,忌氯化物。生产中存在着怕跑秧、施肥不足、偏施过量氮肥、追肥过晚等问题。马铃薯以钾需要最多,次为氮素,需磷较小。要避免追肥时间过迟、偏施过量碳铵等氮素化肥,要忌用氯化钾等含氯化肥。
播种期太晚。不少农村普遍存在怕播种早了冻坏种薯而把播种期推迟,使结薯期遇到高温阶段,影响薯块膨大,造成人为减产的现象。马铃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这一地区年平均气温5℃—10℃,最高21℃左右。研究证明: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就可茁壮成长。出土幼苗遇到0.8℃低温才会受冻,一旦气温回升到4℃以上还能从节部发出新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左右,开花期最适宜温度为15℃—17℃,块茎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块茎就停止生长。
赤霉素浸种浓渡不当。为了提前打破休眠,防止薯块腐烂,促其早发芽和出苗整齐,可在播种前15—20天用每公斤100毫克的赤霉素溶液浸泡3一5天,捞出晾干放在15℃—18℃处进行催芽,待芽长1—15厘米时即可播种。在生产中有的农民对赤霉素浓度不会配比或有意加大浓度,致使被浸种薯长出的茎叶细瘦而长,易倒伏造成减产。
底墒不足、浇水时间不当。马铃薯一生中需水的关键时期是播种期和孕蕊开花期。进入盛花期是茎叶生长量最高峰期,这个阶段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正常发育和块茎迅速膨大,此期缺水一般要减产30%—40%,然而不少地区往往忽视底墒水和现蕊开花水。底墒不足宁愿造墒(或溜足沟水)适当晚播也不能干播等雨,地膜覆盖种植者底墒水充足更为重要。经多年的实践认为:春马铃薯浇水应掌握:浇(造)好底墒水、适当晚浇齐苗水、及时浇足蕊花水、收获前7-10天不要再浇水、收获时地面一定不能积水。
(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