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雷锋,从未离开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4-18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吴佩

    孩子般纯真的笑容,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半个世纪过去了,永远22岁的雷锋,用自己的精神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人。

    4月上旬,记者跟随中央主要媒体编辑记者团一行,走进位于辽宁抚顺的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在雷锋曾经生活和成长过的地方,真切感受雷锋的生命力。

    继任者共话老班长

    在汽车连雷锋班的营房里,记者看到了那张专属于雷锋的床铺:白色的床单,泛黄的军装,很旧,有很深的褶纹,整齐地叠放在军绿色的被子上。雷锋牺牲了50年,这张床铺保留了50年。

    “我们每周都会清洗一次床单,每天都会简单收拾下床铺,因为老班长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现任雷锋班班长黄帮维动情地说。

    黄帮维是雷锋班第24任班长,8年前,这名“85后”的湖北小伙参军来到了“雷锋团”。3年前,业务能力突出的他成为了雷锋班班长。提起雷锋,他侃侃而谈:“原来,我也觉得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到了团里后,我才对雷锋有了更深的了解。学雷锋不光是做好事,更要爱岗敬业。”

    第22任雷锋班班长吴锡有如今已是伪装连指导员,他从2002年开始收藏有关雷锋的纪念物品,成立了“雷锋文化纪念馆”。雷锋故事小人书、雷锋纪念章……在他的小纪念馆里,雷锋的影子随处可见。

    “雷锋是个时尚、快乐、阳光的青年,他对生活有无限的追求。作为雷锋班班长,我们有义务传承和宣传老班长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吴锡有说的很真诚。

    “你觉得雷锋对你们影响大吗?”记者忍不住问。

    “很大,老班长永远都是我们的旗帜和标杆。”吴锡有说。

    “学习雷锋,也是践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帮维补充道。

    1962年至今,雷锋班的班长换了一任又一任,“雷锋团”的战士走了一拨又一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那个永远年轻、充满活力的老班长雷锋却从未离开。

    共同的“雷锋存折”

    50年多前,雷锋在抚顺留下了一本存折,里面有100元钱。之前,他多次为社会和灾区人民捐款。如今,这本沉寂多年的存折,有了更多的“雷锋”来续写。

    “当时,这本存折已经褪色,陈列在纪念馆的展柜里,本息相加只有229.67元。我们想,能不能把这个存折再利用起来呢?”黄帮维说,2010年2月,团里开展了“续写雷锋团存折”的活动,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纷纷捐款,短短一个上午就募集到了10万元钱。“当年云南干旱和玉树地震,我们就把存折里的5万元钱捐了出去。”

    “现在这本存折由谁保管,怎么用?”

    “由部队统一管理,统一捐款。”

    “那捐款的时候怎么署名?”“雷锋。”

    在采访中,黄帮维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不久前,北京市某中学学生为了“续写雷锋存折”,在周末组织义卖义演,将募捐的3000元钱打到了“雷锋存折”上。“那些孩子给我们留言说:‘钱不多,却是我们的心意。’我收到这笔存款时非常感动。它让我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学雷锋,我们的背后还有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乔安山的“雷锋情结”

    乔安山已经71岁了,他说,如果老班长雷锋还在的话,也已是爷爷了。1997年以前,这位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学雷锋。1997年以后,乔安山奔走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为不同的人讲述雷锋故事,传播雷锋精神。

    说起雷锋的种种,乔安山如数家珍:“雷锋就是一个很真的人,热爱生活,时尚阳光。”谈话间,他为记者展示了一张他与雷锋在汽车上学习的合影照片,那张洋溢着青春笑容的珍贵合影,已成为了老人回忆雷锋的一个寄托。

    “雷锋去世后,对我打击很大。一个好朋友、一个好战友和亲人的离世,让我特别难过。我知道雷锋已经走了,但是我就想默默地学雷锋做好事,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乔安山说,“近年来,大家对雷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质疑,我觉得作为雷锋的战友,有必要出来澄清,为大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雷锋。”

    如今,乔安山的孙女乔婷娇也成了“雷锋团”的一名解说员,成为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孙女入伍的时候,我对着老班长的塑像说:‘我把孙女送到咱们团,让她宣传你的事迹,我死也瞑目了。’”说到这些的时候,老人泪眼婆娑。

    “那您觉得雷锋精神过时了吗?”有人问。

    “学雷锋是不会过时的,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回答的时候,老人话语坚毅,“我们几千年前的传统美德需要通过雷锋精神这个载体传承下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锋那样去做,爱岗敬业,做好小事,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肯定有希望。”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18/18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