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制度,实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进一步规范财务开支审批,目前全省农村财务核算的会计电算化已实现了全覆盖。
各地还建立资产定期清查、价值评估等动态管理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宽村集体稳定的收入来源。海门市培育村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80万元,建设2800多亩的钢架大棚,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并实行农民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
管理规范——
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指导事中监督
3月27日,记者走进镇江市新区大港街道农经站,点击设在大厅的镇江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网络监管平台,陪同的市农委农经处处长朱春明介绍,现在,“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已覆盖全市7个辖市(区)58个镇(街道)596个村的6092个村民小组。
覆盖全市市镇(乡)村的三级网络平台,改变了村会计负责报账、代理部门只管记账的简单代理模式,村书记、村会计可以通过授权随时掌握本村“三资”管理及运营情况。村民如果对本村集体“三资”使用有疑问,可以到本村村委会,通过输入密码和用户名进入“镇江市阳光村务网”,就能查到本村的每笔资金往来、资产和资源租赁、资产处置等情况。
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江苏省探索出了“三资”管理科技与制度的结合。到2011年底,全省近70%的县(市、区)开发推广了集财务管理、集体三资处置监管、村务公开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苏南地区的宜兴、张家港、常熟、武进等地端口设置到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通的农村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实时化的网络化监管体系。
借助信息技术这个载体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把制度的规定转化为电脑执行程序,有效消除制度落实中“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遏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的产生。而这只是江苏省强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个侧面。
镇江市农委主任潘早云介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镇江市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登记簿,并将资产和资源的相关信息全部输入“三资”监管系统,建立起统一规范的“五有”标准(有平面图、有权证、有照片、有数据、有合同),实现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一网打尽”。同时,通过“三资”监管系统,实现对村组集体资金收支及会计核算、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卡片式”管理以及变动处置方案制定、请示、审批、发包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和网络实时监控,对租赁无合同、大额资金变动、费用支出异常、合同到期等自动预警,从而把村组集体“三资”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网络监管范围,建立起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防火墙”。
省经管站站长杨天水介绍,2010年以来,江苏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集体“三资”管理。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推行“一协议两证三统一四不变”:签订一份村账乡镇代理协议,印制农村会计上岗证和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实行资金管理、集中记账、档案管理“三统一”,确保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不变”。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重点建立市场竞争和经营责任两大机制,对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等活动,原则上一律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对集体统一经营的资产,要制定经营方案,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和经营目标,定期对其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三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既有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也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大工程项目、村干部任期和离任专项审计,还有村民代表会议提议的点题审计。四是规范村级举债行为。推广村级举债申报审批制和举债问责制,加强村级不良债务监管。
创造多赢——
强村惠民促和谐
采访中,记者目睹耳闻,发现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之所以农民群众欢迎,基层干部拥护,最根本原因是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让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真金白银,同时也和谐了基层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常熟市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并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2011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43亿元,村均年集体收入超过525万元,年均保持16.4%的增幅,村级平均财力达到397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68.2%和70.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3.3%,去年达到17289元。
苏州市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明确界定产权归属,建立产权登记制度,明晰集体组织成员在集体“三资”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份额,真正体现“人人是主人,人人都有份”的所有者身份。吴中区木渎镇金星村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量化资产4295万元,每股金额8.36万元,农户持股率100%,社区股份合作社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与村委会完全分离,农民股金分红逐年增长,每股红利从2001年的413元提高到2010年的2000元。现在,全市农村资产、资源性租赁收入占到村级集体收入的56.4%,成为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
涟水县近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3.6亿元,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26个、村级创业点183个,建成标准化厂房50多万平方米,落户项目388个,企业用工总数达4.6万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3万元,56个创业点年上交村集体租金超过5万元,形成了“乡镇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企业得利金”多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资三化”管理,不仅让农民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沂市马陵山镇太平村村民季衍强告诉记者:“村集体资产怎么处置过去都是干部说了算,村民意见很大,现在所有资产必须公开,干部不能再谋私利了,实在是好事!”
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监管“三资”,还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创出了一条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新沂市自实施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以来,全市涉及农村集体资产问题的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34.5%。
徐州市鼓楼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晓龙说:“公开竞拍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过去租赁合同的期限、价格等决定性因素由少数人决定为完全由市场确定,能有效堵塞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上的漏洞,最大限度压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取得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预防贪腐、村民满意’的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