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弃刀改机“甜蜜事业”会更甜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4-13  互联网

    专为中国蔗田设计的甘蔗收割机在金光农场演示。

    本报记者 王东生 文/图

    不久前,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在广西南宁举行新型甘蔗收割机现场演示会,这款演示的机型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而研发的。约翰迪尔是一家有175年历史的世界跨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其甘蔗收割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

    甘蔗是除粮食、油料、棉花外的第四大农作物,主要用于榨糖,被人们称作“甜蜜事业”。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甘蔗,巴西、印度、中国是三大种植国,种植面积占世界的6.8%。国内最大的种植省份是广西,面积占国内的近70%。

    甘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收割是生产全过程中最辛苦的,主要靠农民抡着砍刀,一根根地砍伐、一根根清叶,再打捆运到糖厂。而甘蔗叶片似刀,农民在收蔗时常常要从头包裹到脚,劳作时酷热难当,非常辛苦,稍有防护不到,就会被蔗叶拉得遍体鳞伤。因此,蔗农中有“宁可挑担二百,不愿砍蔗一天”的说法。

    莫明的一次“邂逅”

    中国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种植国,但机械化收割程度相当低,据美国专家统计,机械化率约为1%,远落后于其他甘蔗主生产国。美国、澳大利亚甘蔗早已100%的实现了机械化收割。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告诉记者,前些年,中国台湾省的“台湾糖业公司”结构性调整,几十台约翰迪尔等品牌的大型甘蔗收割机闲置下来。他们来到大陆“跨区作业”。但机收的分段式甘蔗送到糖厂,收惯了整根甘蔗的糖厂,对分段式甘蔗榨糖时间要求紧很不感兴趣,拒收!“台糖”机手带着一脸的茫然和无奈离开大陆。这批机械后来给了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这就是大陆甘蔗产业与机械化收割的一次莫明“邂逅”。

    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约翰迪尔甘蔗产品线总监克莱格·法塞特讲,世界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巴西,2002年前和中国情况极其相似,当时劳动力充足,所以机械化率相对也比较低。但劳动力紧缺后,从2002年起不足十年,机械化率从20%迅速提升到今年的80%。

    广西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日渐紧张。前几年,蔗区大量从越南雇工,劳动力紧缺矛盾有所掩盖,而从去年涉于外交层面的问题,这条路几乎堵死。今年甘蔗收获成本每吨迅速攀升到80元~120元。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异常突出,因此甘蔗收获弃刀改机成为整个产业的必然选择。

    美国约翰迪尔农业及草坪设备部全球副总裁麦克斯·奎恩讲,据专家分析,在中国劳动力日渐紧缺的状况下,中国甘蔗机械化进程势必会快速推进,可能只需巴西一半左右时间,约在2018年就可以初步实现机械化收割。

    小身子“大嘴巴”,吃得真不少

    我国蔗区生产条件差异性大,地形复杂,经营方式多样。为此,这款专为中国而研发的收割机采用小机身,大喂入口的设计。高效的闭合式液压系统,可降低油耗和减少动力损失;采用大型液压收割机的喂入部分,喂入系统比大型机喂入口仅少7.5厘米,非常适合中国蔗田1.1~1.5米行距,保证了生产的高效率;每吨甘蔗收割成本平均为40元,是目前国内人工每吨收获成本80~120元的一半或1/3;单机每天收获量可达200~350吨,是人工的200~300多倍,作业速度比当前国内同类机型提高了60%;铝合金升降系统比传统系统重量轻了50%,增加机械的稳定性,可适应各类地块作业。

    让“腰身”舞动起来

    小地块,高产量,地头缺少机耕道是国内蔗田的普遍状况。因此,需要收割机具有超常的灵活性,可在小块蔗田里灵活转身,这款收割机恰好迎合了中国的现状。它采用了独特的专利铰接式转向设计,保证机械的高机动性,同时取以四轮驱动,提供了强劲的牵引力、机动性及操作性,其转变半径只需3米,转弯速度也比同类机型转速提高了25%。

    在现场,记者看到收割机收到地头,机身下部的铰链盘转了起来,机器扭了两三扭,就像会跳舞“大金刚”,“舞姿”谈不上有多美,但腰身却相当灵活,轻松自如,地边窄窄的,它却轻轻松松地就把庞大身躯转了过来。

    领导、专家和农民都认可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看了演示后,对机械特点和作业数据进行了详细询问。陈章良副主席还饶有兴趣地蹬上收割机,随机作业,观看收割效果。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看过收割后说,从现场演示情况看,收割、打梢、剥叶、分选都不错,这样的收获状况相当不错。

    金光农场的老职工龙老汉看着演示跟记者说:“过去这儿也试过其他收割机,但那些机械轮太大,比较笨。像这台机械这么收就基本上可以了。过去,人收一天也就砍1吨,每亩一般产4吨甘蔗,每人每天也就收个2~3分地。农场有近三万亩甘蔗,收获时可以想像有多紧张,从10月末到3月中下旬,就这么长时间,再晚蔗就又发芽了。人要一条条砍、一条条收,又要捆又要运,三四道手。收蔗真是个大难题,如果像机器这么收就不愁了。”

    约翰迪尔甘蔗产品线总监克莱格·法塞特讲,该型机是一代机,二代样机目前正在美国的德州测试,其清选率、甘蔗损失率和生产效率都明显优于现场演示的一代样机。它每小时可收准百吨(91吨以上),比一代机收获产量翻了一倍。今年年底,在中国的甘蔗收获季来临时,二代机就可来中国进行测试,然后再改进,完成最后定型。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13/18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