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接地气的干部我们认可”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4-10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郝凌峰 通讯员 常云亮

    眼下,又是春耕大忙季节,位于冀东平原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镇张庄村传出令村民们兴奋的消息:在唐山市总工会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村里的1740亩土地就要上马节水灌溉设施,张庄村将和邻村一样,除了种植玉米外,每年还将增加一茬小麦。村支书张文强兴奋地说:“到那时候,我们村将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土地利用率提高一倍,农民收入也会增加。”

    面对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唐山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走千村(楼)访万家活动,从2011年11月至目前,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11229名机关干部走访城乡居民42万多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1.4万多条,帮助群众谋划致富思路5563条,为群众代理代办事务4.2万余件,帮扶困难群众2.5万多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7439件。

    心里的话儿有人听

    3月20日,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来到迁安市大崔庄镇凤凰山村,调研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凤凰山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吃水困难、出行不便、人居环境较差。王雪峰和市民政局驻村工作组一起入户走访调查,听取群众呼声,和村干部及群众共谋发展大计,明确了配强班子、绿化美化村庄、打饮水井、发展设施农业等七项工作。

    滦县商务局驻滦州镇西坨子头村工作组入村后,在办公室支起了床铺,搭起了炉子,有了“过日子”的感觉。工作组还制作了惠民联系卡,向广大群众说明工作来意,公布了办公地点和联系电话,24小时开机,节假日轮休,确保工作人员不断岗,随时可以接待群众来访。

    村民们看到工作组“安营扎寨”,真的住了下来,而且每天忙前忙后,干这干那,看他们的眼光慢慢不一样了,不少群众晚上主动找他们聊家常。村民刘永福住在村委会隔壁,主动跟工作组说:“平常锅碗瓢盆有什么缺的短的,到家里随便拿。”工作组三名同志深深体会到,在村住与不住就是不一样。所驻的村有村民335户,1260口人,外出打工的非常多。为不落下一个人,工作组成员利用早晚时间,赶在村民外出前和回家后入户。个别户工作组先后找了5回才见到人。走访期间,由于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组也遇到了不少委屈。但是,他们用真情去感化、用诚心去感动群众,入户走访率达到97%。

    唐山下基层干部坚持对家庭有重大变故的必访必问,对闹矛盾纠纷的必访必问,对生活遇到困难的必访必问,对思想情绪不稳定的必访必问。遵化市马兰峪镇农民那书伶与土地承包商发生纠纷,下基层干部在走访中,多次深入家中做思想工作,并约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件“小事”就地化解。

    干部融入群众当中,群众也把自己的心里话和盘托出。下基层干部采取调研座谈、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开展调查走访,倾听他们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良策和建议。去年底,唐山市在全市19个县(市)区集中组织开展了社情民意问卷调查,征集到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干部作风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66569条,具有宏观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上报市委主要领导,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此外,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了分类梳理、逐级上报、采纳吸收、反馈回复等流程,确保群众的声音得到回应。群众反映:“心里的话儿有人听,提的建议真管用。”

    发愁的事儿有人管

    3月27日,唐海县瞿阝里村机声轰鸣,卡车穿梭,数十名石油工人正忙着平整路面,挖土填沟,冀东油田筹资180万元帮扶瞿阝里村道路硬化项目正式开工。瞿阝里村村民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发展相对落后,村内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冀东油田驻村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筹资180万元资金,对村内4条总长约6.3公里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水泥路铺到530户村民家门口,瞿阝里村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工作组还先后为瞿阝里村改造了农田水利设施,维修供电线路,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扩建了医疗卫生室。

    

    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唐山全市1万多名干部,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滦县把选聘到农村任职的170名大学生“村官”纳入群众工作室人员,广泛开展了村民事务帮办工作,组织大学生“村官”帮助群众办理证照、低保申请等民生事项740多件,提供技术帮助、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450多件。

    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驻丰润区王官营镇指导员白广永,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把《合同法》、《婚姻法》、《计生法》等法律文本和农村社会治安、土地承包等政策知识辑印成小册子,向19个村发放了3000多册,并到农村集市、村民中心等人群聚集场所答疑解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身边的大法官”。唐山市交通局下派玉田县杨家套乡群众工作站指导员周建民,在重点联系的王官营村走访中了解到,由于村内街道硬化不足,群众出行困难,他积极向局里反映情况,协调筹资20万元,对村内300米主街道实施硬化,并为村民建了一个144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下基层干部坚持重点群体关爱与分类长期帮扶相结合,丰富帮扶形式,充实帮扶内容,帮助困难群众逐步走出困境。古冶区范各庄镇东工房社区下派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辖区职工董福于2011年10月份患肝癌去世,家中还有70多岁的老人和12岁的女儿,生活非常困难。下派干部定期带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看望老人和孩子,并写申请材料向上级部门反映,为他们申请困难补助、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下基层干部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建立帮扶联系户,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帮扶。滦县根据走访情况建立了“困难家庭档案”,以贫困户、重病户、五保户、留守户、零就业户为重点,共建立档案2372份,已组织109个县直部门联户,599名党员干部实现“一助一”帮扶。唐山路北区在将53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538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建档登记、走访慰问、信息反馈、动态管理等工作制度,严格了帮扶纪律,帮扶活动效果显著。

    致富的路儿有人领

    “3月13日,晴。今天和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一起丈量土地,勘测农田管灌设施铺设路线;300亩设施蔬菜项目开始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晚上走访了喻庆文、杨佐文、杨佐宏等10户,填写户情调查登记表。”这是丰南区住建局驻大新庄镇杜林村工作组驻村日志里的几句话,简单朴素的言语中,流露出下基层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划致富路子,引领群众致富的感情。

    杜林村地处偏远,全村850口人,种庄稼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种植结构单一,收入很低。工作组征求了村民意见,商定发展设施蔬菜,并打算利用村中林地在林下种植黑木耳。如今,300亩设施蔬菜已完成土地流转,已向市农研所订购了菌棒,黑木耳项目很快也将实施。

    下基层干部把村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把自己当作农村的一员,共同谋划农村发展,共同研究致富新路。唐山市民宗局下派遵化市地北头镇的驻点干部,与该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一道组织村干部到邻近几个旅游业发展好的县(市)区考察学习,引导大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北峪村山场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度假山庄项目正在启动实施。丰润区残联驻火石营镇韩岩头村群众工作指导员张彦超,为帮助该村走上致富路,自己掏腰包加上筹集来的资金共4.6万元,带领工作队员三下山东为村民们购买了50头高品质种羊,为该村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致富路。遵化市团瓢庄乡群众工作站帮助当地黄瓜种植户组建“山坡香”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绕坡香”商标,去年新发展秋黄瓜种植2000多亩,为农增收400多万元。

    针对当地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与缺乏资金支持、缺乏技术技能、缺乏项目引进的现状,下基层干部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群众提供多方面支持。市科协系统通过组织学习考察、集中讲座、网络培训、实地指导等形式,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1120人次、农民13.2万人次。市级专家冯贺敬多次深入丰南区大新庄镇西崔坨村,开办蔬菜节水栽培技术培训班,为几十位棚菜种植户讲授微喷灌技术,帮助农民实现节水、节电、节人工,提升蔬菜的品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市级专家王桂柱和吕建国集中帮扶开平区栗园镇大佛头村,帮助养殖大户引进水貂贴食饲喂、银狐育种核心群等新技术,解决蓝狐饲料使用难题20项。市供销社下派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滦县小马庄组建了供销合作社,设立了监事会、理事会等管理机构,吸收了11个种养大户入股,下辖26个农业合作社,为群众购进价值26万元的种子、化肥、农药,推销蔬菜1200吨,帮助群众发展蔬菜大棚230多座,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大院这一教育阵地,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4期,培训村民900人次。

    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下基层活动已成为唐山市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的品牌工程。下基层干部协助基层党委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工作力量支点,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树立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样接地气的干部我们认可!”这是广大群众对唐山市万名下基层干部的最高奖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10/18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