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久
2006年当选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长期从事菜篮子商品经营管理工作,对蔬菜等菜篮子商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营经验。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内贸易局授予“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强
嘉宾: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 戴中久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永远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就在大家对去年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有所淡忘的时候,前不久京穗等地又传来大葱价格暴涨的消息。实事求是讲,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的价格犹如过山车,“买难”、“卖难”等顽疾仍时有发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贸市场,以图破解农产品“买难”、“卖难”价格忽高忽低等顽疾。本期对话嘉宾是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针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来谈谈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建设和调控问题。
主持人: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请问从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来看,您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看到了哪些新亮点?
戴中久:连续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农”字为头,基本上都是以“保生产”为主线,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之一是首次将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特定部分写进文件,同时用3个章节表述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一些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的稳定均衡供给。这既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农产品流通市场问题的决心。
从3个章节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将近几年国务院对于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所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全部归纳,比如,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但这些措施中最大的亮点是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定性给予明确——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在国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是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或招标管理。我国的批发市场都是由企业投资、企业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全抛向了市场,这也就淡化了政府在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调控能力。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产品市场界定为非营利性,并对市场投资主体也给予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也就是说完全市场化的批发市场将逐渐过渡到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将为政府调控市场提供重要保障。
主持人:去年先有土豆滞销,又有“姜”涛急下、菜价急速“跳水”,不久前,又有京穗等地大葱价格暴涨,农产品的价格犹如过山车,“买难”、“卖难”问题交替出现,请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戴中久:农产品价格的过山车及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买难”、“卖难”的根本原因为供需不平衡,供求大了,价格下跌,出现卖难;需求大了,价格上涨,出现买难。导致供需不平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千家万户与市场的千变万化之间的矛盾;第二,产需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导致跟风种植的重要原因;第三,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流通能力不强,中间环节多、流通费用高,不能及时地对接市场;第四,对种植的指导性不强,信息发布体系还没有建立;最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还不完善,蔬菜生产大多靠天收成、靠天吃菜。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自然灾害给蔬菜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出现灾年产量小出现买难,丰年产量大出现卖难的情况。
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买难”、“卖难”交替出现,这与中国国情、生产状况、市场状况紧密相连。在西方国家,其生产集约化程度非常高,产需对接水平非常高,市场流通的现代化,物流冷链体系的建设也非常高。在日本或韩国尽管是小农生产,但为其组织了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者组织起来,让合作对接市场,以达到产需对称。
主持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现象的出现,一些人质疑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与游资进入和炒作有关,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戴中久:我个人认为游资进入和炒作不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主流,但不排除由于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商贩对便于储存和运输,产量小且集中的农副产品囤积居奇,恶意炒作,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决定性因素是我说的上述五点,游资炒作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也在打击农产品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收效显著。
主持人:在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上,您有哪些建议呢?
戴中久: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种植的指导性,要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要对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为农民提供市场预期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早调整种植。
其次,要积极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要建立蔬菜国家、地方两级收储制度。在价格偏低情况下,为了保护菜农的利益,国家可以储备一些。当价格暴涨的时候,国家又可以投放一些来抑制菜价。这种办法在生猪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一些措施。目前,一些地方也开始实施蔬菜收储制度,但国家级的收储制度还没有建立,这就导致调控力度的偏弱。
最后,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体系。从2007年开始,商务部农业部就主推农超对接,农超对接简单来说就是让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让农产品进入超市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签订协议,按照超市提供的品种、质量、数量、价格进行按需生产,也将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了,生产集约化了,实现了产销的有机对接。农超对接运营5年来,可以说逐渐发展并成熟,其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证了食品安全,未来将很有生命力。现在农超对接的内涵也扩大了,延伸出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形式,这是对农超对接的有力补充。同时,农超对接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良性竞争,也促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走出去,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坐地收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