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一五喜看新三农 ——广西农业五年发展亮点扫描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农业发展迅速、成果辉煌、鼓舞人心的5年。5年来,在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等部委办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农业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农业优势产业跨越发展。
这5年,广西先后克服了冰冻、大旱、台风、洪涝、病虫害等重大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农业发展令人瞩目,亮点纷呈。据初步预计,2010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0亿元,农业增加值159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0.2%和74.2%;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十一五”5年年均增长12.4%。
“三避”金橘走俏世博
春去夏近,别处的金橘早已下树,广西阳朔县白沙镇富马村段光友采用“三避”盖膜技术种植的金橘依然果实压枝。这背后,是阳朔金橘与上海世博会的一段“奇缘”。段光友家20吨鲜果被上海客商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买下,并运往上海销给世博会嘉宾。
冬季时节,在阳朔县白沙镇连片万亩的金橘果园里,一张张白色的塑料薄膜将一株株金橘树罩在下面,好像为果树加盖了一张张巨大的被子,非常壮观。这就是广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树冠盖膜避寒技术”。树冠覆盖薄膜的效果令人振奋:既可避雨防止果子开裂,又可增加光照延长金橘生长时间,提高了单产和优果率。在2008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中,阳朔县运用“三避”技术的5万亩金橘在塑料薄膜的保护下,产量提高20%多,产值增加约1倍。
新闻延伸:“十一五”以来,广西累计推广“三避”技术1.14亿亩,新增农业效益100亿元以上。目前,广西“三避”技术从地膜覆盖发展到塑料大棚、树冠盖膜避寒、盖棚避雨、网棚遮阳、果实套袋等多种模式,先后探索出50多类200多种模式,涉及瓜菜、水果、花卉、烟叶、桑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
稻藕套种钱粮双增
地上长稻谷,地下种莲藕,已成为广西宾阳县黎塘镇一道别致的风景。晚稻收获季节,在广西宾阳县黎塘镇稻藕套种示范基地,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显示:稻藕套种亩产水稻424.4公斤,亩产莲藕3389.1公斤,分别增产14.1%和17.5%。宾阳县黎塘镇司村农民玉壹初说,以前田
地单种莲藕,日常口粮要到市场上买。现在水稻莲藕套种口粮有余,莲藕收入还不减。
经过几年发展,宾阳县已推广稻藕套种模式2万多亩,广西各地也陆续推广这一技术,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10多位院士和近百名专家考察宾阳现场后都十分赞叹。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创新,而且是一个奇迹!并欣然题词“稻藕套种很妙,钱粮双增更好”。中国科学院陈文新院士说:“看了稻藕套种这个好技术,我比游桂林山水更开心,广西稻藕套种是全国首创。”
新闻延伸:2008年以来,广西全力推进“千万亩间套种推广行动计划”,每年以200万亩的规模扩大发展,3年累计推广间套种1466万亩,新增农业产值27.4亿元,成为“良性循环、种一得二、叠加增收、农民欢迎”的好技术。目前,广西已形成“三套”(粮粮套、粮经套、粮油套)多种间套种模式,专家高度肯定广西“三套”技术推广实现了创新模式最多、推广速度最快、应用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好、社会影响最广“五个全国之最”。
超级稻单产超800公斤
广西灌阳县中稻超级稻“Y两优302”超高产栽培示范点实测亩产813.3公斤,为广西水稻种植最高单产;该县晚稻单块田亩产也创出了708.2公斤的高产纪录。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袁隆院士平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广西把超级稻示范推广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大力实施“千万亩超级稻行动计划”,聘请袁隆平等13位院士为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近年来广西投入2亿多元(含良种补贴资金),实施超级稻种子补贴,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接受、广泛参与的整体推进格局。广西建设了80个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4个百亩高产攻关田,总面积160多万亩。据测产,平均亩产533.1公斤,比上年增75.3公斤。去年,广西示范推广超级稻1030万亩,比上年增加215万亩,预计促进粮食增产8万吨以上,增收1.6亿元。
新闻延伸:“十一五”以来,广西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组织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大力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超级稻3106万亩,粮食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广西人均有粮稳定在280公斤以上,初步形成了优质稻、旱杂粮和冬种马铃薯等粮食优势产业带。
广西葡萄一年两收
眼下早已过了7月葡萄采摘季节,但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的葡萄园仍是葡萄串串,鲜艳欲滴,煞是惹人喜爱——园里的二季葡萄成熟了。
长期以来,我国葡萄一年一收,以秋熟早冬熟为主,上市集中。广西光照足,高温时间长,农业水果部门综合运用覆盖防寒、科学用肥、催芽催花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葡萄一年两收。夏葡萄在桂林7月上旬成熟,在南宁6月上旬成熟,比北方主产区提早1—2个月。广西的第二季葡萄由于秋冬阳光好雨水少,更是有利无弊。岁寒时节有新鲜葡萄上市,全国少有。特别难得的是,农业水果部门通过技术改进和品种多样化,可根据市场需求,人工调节和有效延长葡萄上市期,实现比北方葡萄迟熟一两个月以上。
通过一年两熟,一早一迟,主攻市场空档,广西葡萄独占优势。兴安镇福寨村委砚石村村民唐成沅告诉记者,第二季葡萄一般亩产500-750公斤,按每公斤5元的价格计算,二季果的产值就有2500-3750元一亩,可保全年两季果农药、肥料、人工的开支。如此一来,头季果就是纯赚,每亩利润达万元以上。
新闻延伸:近五年,广西葡萄每年种植面积增幅20%以上,发展速度之快居各类水果之首。2009年,广西葡萄果园面积19.3万亩、产量18.08万吨、产值6.4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76倍、6.09倍、7.42倍。2010年,广西新种葡萄5万多亩,成为年产20万吨的“水果十强”之一。如今,葡萄从桂北延伸到桂南,遍及全区14个市。广西,由传统“葡萄禁区”变成“葡萄优势产区”。
田阳冬菜走南闯北
2010年11月中旬以来,广西田阳县的冬菜批发渐入旺季,刚上市的圣女小番茄每公斤收购价3.5元左右。田阳蔬菜市场平均每天批发冬菜10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港澳台地区以及越南,预计仅种菜一项,田阳县菜农一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占种植业收入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田阳县大力发展秋冬菜生产,成为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主要栽培番茄、四季豆、青椒、黄瓜等50多个品种,产品以无公害著称,销往上海、北京、长春等100多个大中城市。目前,全县秋冬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西红柿面积达18万亩,总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6.2亿多元。
新闻延伸: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独特的温光资源、丰富的冬闲田及劳动力资源,实施“千万亩秋冬种产业开发行动计划”,蔬菜总产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成为种植业中继粮食、糖料蔗、水果后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目前,广西已基本形成秋冬菜、夏秋反季节菜、中心城市“菜篮子”、丘陵高山特色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六大商品菜优势产区;每年北运秋冬菜780万吨左右,约占广西蔬菜总产的70%,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及粤港澳地区的“后菜园”。
桂西项目富民强区
2003-2008年,国家、广西两级政府,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选择了地处桂西边远山区的隆安、天等、德保等10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组织了13个相关部门联合实施“桂西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为桂西项目提供贷款341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2亿元,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小麦7.15万吨,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和农民自筹,总投资8.59亿元,成为广西利用外资最大的农业项目。
项目实施6年来,项目区有89.6万人受益,农民人均有粮从254.5公斤增加到318.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倍,年均增长16.4%,增幅比其他地方同期快1倍;10个项目县2008年GDP约为235亿元,比2002年增长2.2倍,年均增速21.3%,比全国同期年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6年经济发展速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年。
新闻延伸:“十一五”期间,广西先后同越南、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和以色列、俄罗斯及一些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桂粤、桂台、桂闽、桂浙、桂鲁、桂沪、泛珠等区域农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南北农业合作深入推进。据五年来不完全统计,广西农业累计利用外资项目90多个,总投资9.47亿美元;引进区外境内农业合作项目1150多个,资金400多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