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永平
3月下旬,关中东部的大荔田野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在陕西大荔县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年科技促春耕的浓浓氛围。在这里,一种叫“荔民模式”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更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羌白镇寺前村的杨麦玲,今年准备种春玉米,她通过“荔民服务”电话反映了过去玉米产量长期徘徊的情况,很快专家上门到地里采了土样,经过测土分析,专家建议她今年使用控释肥、增加有机肥并提出了培肥方案。专家说,采用新的培肥方案,亩产达到1600斤问题不大,可较前增产300斤以上。她相信专家的话,因村里许多户都正在享受“荔民服务”,产量高得令人羡慕。其实杨麦玲得到新的培肥方案仅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所配肥料全部在村内就能很方便买到,其价格还低于市场价15~20%,并且绝无假冒劣质肥料之忧。在具体施肥或打药时还有啥疑问,给“荔民服务”再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农技人员还会亲自上门服务。
这就是“荔民模式”,由荔民公司提供全套服务,概括地讲,就是技企结合,技物配套,农资农技双连锁。具体运作靠政府推动,农民点菜,科技送餐,企业买单。荔民公司现拥有专兼职的技术专家170多人,在全县建立了120多家连锁店,平时农民用电话、网络和短信随时“点菜”,发现大的问题专家随时出动。
大荔北面台塬一带不少农民正在浇地,一位姓刘的农民告诉记者,近几年荔民公司的专家指导种地膜玉米是个好办法。县农业局副局长雷孟师说:“县里给每亩地膜补贴10元,如今农民种地膜玉米的积极性非常高,亩产都在1500斤左右。再说,地膜玉米8月份就可收获,农民腾出地紧接着还可种一茬红萝卜,一年两收,1亩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打粮增收两不误。
既要增收又要打粮,荔民公司的专家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套种,从立体农业中争取双赢。县农业局长张仲平告诉记者:“全县套种最多的是小麦地里种花生或棉花,目前全县面积已达20多万亩,再就是西瓜、甜瓜与玉米套种,全县有10多万亩。”他介绍说,春季是“荔民服务”最忙的时候,专家培训、科技“110”出诊,网络视频等开展得非常活跃,在专家不断线的服务中,目前全县62.6万亩小麦颜色正、苗情旺,同时20多万亩春玉米正在紧张备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