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久锋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科技兴农,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要在今年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目标。近日,记者在贵州省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许多农户开始逐渐改变“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儿童在家务农”的观念,当农村返乡青年希望依靠扶持政策投身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是最大的发展障碍,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发展瓶颈。
人员严重缺失、队伍老龄化与留人难三重瓶颈难突破
“有机构无人员,是我们发展的最大问题。”在基层调研,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乡的农技服务中心有17个编制,现在只有4个人,严重缺编给我们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赫章县威奢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见到记者,就这样反映。
据了解,目前贵州省乡镇农技服务机构较为健全,主要是人员配备失调。
“基层农技人员实在是太难招了。去年县里计划招考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7名,结果,只有2个人报名,报考人数达不到开考条件,最后只要取消了考试。”赫章县农牧系统一位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贵州是全国“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由于经济贫乏,条件艰苦,在对人才的待遇保障、工作手段、职称评聘、培养机制等方面还不完善,因此出现“有用人才难引进,拔尖人才难留住,过剩人才难流走”的“三难”现象,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落后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才的匮乏。
据了解,目前贵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赫章县政府给我们提供一份数据显示:该县农技队伍有299人,35岁以下的仅占20%,年轻技术人员断档严重,农忙时节无人可用。
经济洼地带来的是人才难招,人才难留,从而形成地区发展的人才洼地,这已经成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共同面临的问题。业内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原因。
首先是农技推广经费短缺,办公设备落后。据了解,部分贫困县乡镇农技推广没有起码的工作经费,仍然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大多数乡镇推广机构没有基本的试验示范仪器和培训宣传设备;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全靠一张嘴,两条腿,下乡技术指导和服务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
其次是缺编、占编现象严重,导致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不足。遵义县茅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泽保介绍,该中心编制25人,其实只配备了8名工作人员,其他编制全被镇政府拿去统一调配。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少,一个乡镇就一两个,多的也不多四五个人,跑都跑不过来。”赫章县威奢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前些年因为乡镇机构改革,基层农技系统的很多工作人员被分流。没有分流的也经常被抽调搞计划生育、沼气建设以及其他一些工作。
相关制度不完善,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乡镇不设副高级职称岗位,农技干部职称评不上,待遇上不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遵义县农牧局,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在编在岗426人中,具有中级职称人数仅95人,占在岗人数的22.3%。
全国农机推广中心农艺师吴勇认为,职称聘任的比例设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要等待空缺,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职业教育“离农”现象严重,导致无人可招、无人可用
一方面是农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各类学校的涉农专业在逐渐萎缩,这给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矛盾。
“现在很多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大都没有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设置课程,涉农专业也慢慢萎缩。”一位长期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教师透露,现在的教育已经出现“离农”现象。
记者从贵州省统计局获悉,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全省常住人口为3474.6万人,其中66.19%为农业人口,约为2300万人。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在近10年里,涉及农业教育的职校从13所减少到4所,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涉农专业毕业生年均不足3000人。
调查中,记者发现,现在各个县市都有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都是机电、计算机、商贸、营销等,而与所在县、乡特色农业相关的课程非常少,甚至没有。在学生毕业后,大都前往沿海地区务工,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的能力并不高。
“这些学校已经沦为务工经济的孵化器,根本没有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考虑。”曾经从事涉农专业教学工作赫章县委副书记游新建发出这样的感慨。
专家支招:强化培训成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的主抓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为此,农技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边远贫困地区怎样才能打造一支留得住、素质高、技术硬的农技人才队伍呢?这固然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就不并意味着就束手无策。
穷则思变。
贵州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走出去,请进来,每年都要到一个开设有农技方面的高等院校去“游说”,招揽适合的人才。对于招进来的大学生,当地党委政府也用真心、真情和关爱坚定他们扎根贫困地区的信念,为贫困地区的农技推广之路“添把柴”、“加把火”。
农技推广方面的专家也指出,一方面,加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学校的培养力度,为农业技术推广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的培训,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提升整个队伍的业务素质。
同时,要以农业技术的需求为导向,配合相应的政策,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试录用、职称评定、从业资格人这个和人员培训等制度,逐步优化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的素质。
最后专家支招:仅仅培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是基本工作经费;二是手段,下乡的面包车、电脑、网络等;三是职称评聘向镇乡基层倾斜;四是人才培训与培养,包括激励机制等。
贵州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贵州将以此为契机,提高人员工资水平,落实各项待遇,确保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