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期将联合教育部出台相关意见,在论文评价体系之外设立“政策特区”,不再唯论文论,而是把推广技术的成效作为重要指标,以鼓励更多的涉农高校教授走出校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保证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在笔者看来,这个“政策特区”值得期待。
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推广领域都存在着“高校教授待不住、不愿去”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奉行的农业科研评价体系,是以论文数量和SCI(国际权威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指标为考核指标,强调多出SCI论文,多拿大奖;而到农业一线搞科技推广和服务,则属于社会活动,评价分值很低甚至不算分。如此一来,自然不能很好地调动涉农高校教授“走出去”的积极性,用农业科研人员自己的话说,也是“从办公室出来就是试验基地,去基地里做科研,转身回办公室写论文,和生产关系不大”。
这种评价体制,造成科研和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成果并没有直接及时地应用于生产。因此,早有人发问:农科人员的服务对象,究竟是农民,还是SCI?涉农高校教授究竟是要做学术型教授,还是推广型教授?农科人员需要在实验室昼夜忙碌,更需要到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科研成果被生产认可,让农民增收,助农民致富,这才是他们最好的“论文”成果。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