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侗族大歌唱出天籁之声

网友投稿  2012-03-24  互联网

    李田清 本报记者 刘久锋

    2007年,小黄村9名侗族大歌小歌手随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演出引起轰动。

    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2011年10月,从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侗族大歌)之乡”。

    “原生、自然、热烈”的侗族大歌节已连续举办了8年,成为备受关注的民族文化品牌,由从江走向世界。

    素有“侗族大歌之乡”美誉的贵州省从江县,近年来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文化产业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新引擎的同时,亦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日,记者走进从江县,感受着这里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气息。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

    2007年4月12日,9名小黄村少儿侗族大歌队员随同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侗族大歌唱响东瀛,令无数听众为之着迷。

    从未想过茶余饭后“想唱就唱”的侗歌,却能唱得如此响亮。从侗族大歌的魅力中,小黄村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小黄村制定发展规划,形成了“旅游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凭借侗族大歌唱响全国、蜚声国际的品牌效应,他们着力打造文化新村、中国侗族大歌第一村、不夜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意欲将侗族大歌铸造成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思路决定出路。村党支部组织2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周边村寨考察学习,并请来专家实地考察、规划;召集村里的歌师、戏师等民间艺人,整理其所编歌曲、戏曲;成立侗研学会,组建艺术团,建立侗族文化室,组建了56个歌队,让侗族大歌进入课堂。

    也就是从这年开始,村里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短短两年时间,全村群众捐献木材3000多立方米,义务投工近10万个工日,投资8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长86米的“德高”风雨桥,新建了独具特色的寨门和3座侗族鼓楼,维修了4座风雨桥,并用青石板将占地3000平方米的鼓楼坪铺设成民族风情表演中心……

    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后,村党支部为了提高村民的旅游经营意识和素质,建立了侗族风情培训基地,对村里有表演才能的青年男女加强培训,将村里100多名儿童送到外地艺校学习。为了对外打响“小黄侗族大歌”这块牌子,村里鼓励青年男女走出大山从事侗族大歌演出。潘婢爱等几个姑娘组建的表演队,为北京一家艺术团表演,使该团直接增加50万元收入;潘婢花等人组建的表演队巡回全国各大中城市表演,几乎场场爆满,每人月收入6000元以上。如今,全村在外从事风情表演的青年男女达400多人,每人每年寄回的钱少则数千、多则几万。

    2009年10月21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演出交易会上,从江县小黄侗族大歌与挪威、比利时、立陶宛三国签订了意向性演出协议。这是从江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国外签订民族文化演出意向性协议。

    目前,小黄村共有53户人家从事“农家乐”和“歌堂旅馆”经营,11户从事旅游纪念品销售,8户从事芦笙、侗笛、牛腿琴等民族乐器加工。仅2011年,涌入小黄村观光旅游的游客就达2.3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6万余元。

    多措并举,保护和传承原生态文化

    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少数民族县份,是如何在文化上创造了骄人业绩的呢?

    翻开从江县打造“侗族大歌之乡”品牌的大事记,县里一项项的措施跃然纸上:成立县级原生民族民间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抽调一批热爱民族文化事业、懂业务的年轻干部组成工作组,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大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传统习俗的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力度,建立《从江县民间歌师、戏师、民间艺人名录》和《从江县民族民间文化及民族节日名录》等一系列资料目录;开展侗族大歌进学校、进课堂活动。从1989年起,从江县先后在高增乡的高增小学、小黄小学、岜扒小学等学校开设侗族大歌课程,每班每星期安排一节侗歌课,聘请当地有名的歌师进行教学,做到班班教侗歌、人人唱侗歌。

    为把侗族大歌打造成民族旅游知名品牌,从2004年开始,从江县连续8年成功举办了8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推介、宣传优秀民族民间文化。2004年11月28日,在从江县举办的首届侗族大歌节上,小黄村1212名男女老少齐聚鼓楼前,同唱侗族大歌,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5岁。这是从江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侗族大歌演唱,歌队由5个方队组成,声势浩大,将侗族大歌的风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多彩贵州”之风,努力营造歌乡氛围。从江县成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播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等产业化开发组织机构,具体负责产业规划、旅游产品营销策划等。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级财政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建立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基金。此外,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侗族大歌“四个一”活动:一是人人树立从江是“侗族大歌之乡”的理念,以热爱侗歌、唱响侗歌为乐为荣;二是人人会唱一首侗歌;三是人人都有一套少数民族服装,并且在节日期间或正式场合都要穿戴;四是人人都会跳多耶舞,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人人爱侗歌,个个唱侗歌,夜夜笙歌的歌乡氛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4/18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