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他把特困村带成了明星村

网友投稿  2012-03-22  互联网

    夏刘寨村引种的太阳杏终于结出累累硕果,王化东在查看果实成熟度。(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秀萍

    一个村集体账户只剩下7角钱,村民年收入不足600元,八成村民住着土坯房的穷村烂寨,因为选对了一位当家人,苦干十余年,不但摘掉“穷帽子”,而且跻身“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行列,闯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夏刘寨模式”。

    这位当家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把特困村带成明星村又有哪些特别诀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化东,从1999年乡亲们用126个红手印摁出的土地流转合同聊起,把大道理讲成家常话,细说了自己的工作经。

    村里穷,做啥营生好?

    夏刘寨村自然条件差,村民除了种地务农,没有其他营生可做。到底该怎么干?刚上任的王化东提议,流转土地,搞连片种植、规模经营。

    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后,决定由王化东出面,成立星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牵头统一经营,并规定公司承担全村各项税费提留、公差劳务,如有盈利村民参与分红,出现亏损则由王化东承担。

    王化东胆大心细,他明白当村官干事创业不能一厢情愿,必须解除村民后顾之忧。针对土地流转,王化东提出要跟流转土地的每户农民签合同、摁手印、办公证。就这样,乡亲们用126个鲜红手印,完成了500亩土地9年经营权的流转。

    所有流转土地均由公司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土地的规模经营带来无限生机,亩均效益翻了两三倍。摁完手印没几年,王化东在村里推行的土地连片经营就扩至5000亩,后来又扩至8000亩,再后来更扩展到周边几个行政村多达万余亩。作为“皖北粮王”,王化东也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村里还先后建起300亩有机香稻原种保护与开发、8000亩良种繁育、10000亩干杂果和10000亩有机蔬菜4大基地,注册了“乾山”牌商标,生产的糯玉米和面粉分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配送至省内外大中城市连锁超市。

    靠种地,真能致富吗?

    土地集约经营相对容易,从土里刨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王化东是怎样做到的?原来,夏刘寨人靠的是良种良法,是先进生产力让他们尝到了种地的甜头。

    实行土地集约之后,王化东开始经常往各地农业科研单位跑,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安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到宿州市农科所、科技局等,先后与10余家科研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在山窝窝里办起了优质棉制种基地、优质烟科技示范园,还先后繁育了皖麦19、皖麦38等小麦良种和徐豆9号、中黄13等大豆良种,后来还搞了圆葱、辣椒等蔬菜制种。

    王化东还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2003年,夏刘寨集约经营的土地就全部实行了秸秆还田、机械化深耕、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技术。作为农机大户,王化东不仅购置了多种农田作业机械,还组织了村里的闲散机械,发起成立夏刘寨农机协会,统一开展社会化服务。

    有了良种良法,自然不愁土里生不了金。以小麦为例,夏刘寨的优质良种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左右,比普通小麦高出150公斤左右。不仅有订单不愁卖,而且售价高,比普通小麦每公斤高出0.5至0.6元。规模种植、科学种田,就这样实实在在富裕了夏刘寨村。

    荒山坡,生得了金么?

    村里有近万亩荒山荒坡,如何盘活资源让地尽其利?王化东瞄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打起了种果树的主意。随后又钻了温泉,要赚旅游观光钱。

    虽说有国家退耕还林好政策,王化东还是没忘先跑市场搞调研,考察可行性。随后,村里拿出50万元,从山东等地购进太阳杏、板栗、石榴、李子、大枣等名优杂果苗木70多万棵,免费供村民栽种,明确规定“谁栽谁有,谁管谁收”,而且每栽活一亩补助210元。顿时村民植树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2009年,光是太阳杏,就给村民带来每亩2000元的效益。王化东还带领大家伙儿把当地的土麻鸡放养到了山上果园,又建起了养殖场,养起了南非马头羊和波尔山羊。林果业和养殖业发展起来后,村里成立了果树协会、养殖协会,又聘请了林业、养殖业专家当顾问,跟种田一样,夏刘寨人栽果树、搞养殖,同样提倡讲科技、懂市场。

    2007年,夏刘寨多方筹资,争取下来开山劈路的项目。2009年5月直通206国道的乾山大道竣工,村民们迈向致富大门的距离大大缩短。盘活山地资源,王化东并没有就此止步。2011年,村里又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规划设计了夏刘寨农民培训基地、温泉游乐园、采摘果园等等,目前地下温泉已经钻探完毕。

    兴工业,农业怎受益?

    流转土地,集约经营,解放了劳动力,让青壮年农民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经商。但留守村民怎么人尽其才呢?王化东的解决之道是多种经营、工业兴农。

    村里把原有建筑队改组成建筑公司,对外统一招揽工程,解决留守青壮劳力的就业;创办了食品加工厂,先后添置10套粮食加工机械搞起面粉加工,又添置1套鲜玉米加工包装机械,吸收留守妇女及年龄较大的村民上班,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事实证明,工业兴农的路子行得通。

    于是,村里又组建起更大规模的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辖建筑安装、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畜禽养殖、良种繁育、手套加工等子公司。眼下,全村600多号人,除去外出经商、务工的,留守村民人人有事做,个个领工资,年均收入8000元左右。

    夏刘寨村这些年,每年都拿出3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民新村建设。兴教育、盖新村、修路桥、架水塔、建涵闸、筑塘坝、添机械、买设备,无一不是以公司为主体。

    如今的夏刘寨,服装厂、有机蔬菜加工厂纷纷落户,而且实现了有教、有医、有乐的“三有”保障。王化东委托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夏刘寨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据此,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致力把夏刘寨村建设成集生产、旅游、培训、推广四位一体的示范性新农村。

    转观念,培训可有用?

    在实践中,该如何引导村民理解、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王化东把农民培训当成工作法宝,而且他所理解的农民培训,远远超出狭义的农技培训范畴。

    夏刘寨村兴建了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成立了农技协会和农民夜校,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了26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依托党员远程电视教育平台和电脑设备,坚持每周日集中学习,坚持节假日从省市区聘请专家定期开设讲座,每年举办培训50余次,培训党员群众8000多人次。

    与其他村不同,夏刘寨村每年还要组织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到外地先进村庄观摩、学习。他们先后到过江苏华西村和梦兰村、山东南山村和沈家村以及安徽砀山县白腊园村和萧县萧国圣桃种植基地、江苏徐州棉花种植基地,学习当地先进理念和种养技术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做法。

    王化东说,新型农民不仅要懂农业科技,还要有经营意识,要能交流、善合作,每年组织村民去不同类型的先进村实地参观、现场学习,帮助他们长见识、长觉悟,可以让村民直观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更好地理解村“两委”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意图。

    确实,夏刘寨村决定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温泉开发时,就组织了村民代表前往参观安徽宁国恩龙山庄和山东滕州盈泰生态温泉。参观后,村民态度积极。

    搞建设,摸清民意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治村理政遇到的挑战也在增加。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王化东觉得关键是要讲方法、重沟通;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权益。

    农民不怕出力流汗,就怕劳心烦神、办事无门。夏刘寨村严格坚持村干部全天候坐班制,群众办事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而且村里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干部水平,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2011年共办理各级代理事项500余件,办结率97%,群众满意率达99%。“小窗口”给群众带来了大实惠,村干部也在服务中赢得了赞誉。

    如果不掌握民情、尊重民意,容易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为此,夏刘寨村党委探索实行了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会制度,讨论重大事项时,根据不同议题,吸收来村务工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和部分群众参加。

    2008年以来,包括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培育新型农民、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教育、建设村敬老院、荒山荒坡开发、新村建设招投标、温泉开发等40余件重大事项,都由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会讨论、监督和评议,参与党员群众3600余人次,征集意见、建议200余条。村里600套联体别墅建设与房屋拆迁、1000亩土地整理、企业落地土地征收等工程中,无一例阻工和信访事件发生。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22/18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