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燕
“来自贫困地区,我更关心扶贫开发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对记者说,“国家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对于我们贫困地区群众来说,是一件鼓舞和振奋人心的事情。现在的扶贫开发和以往的扶贫已不同质,许多问题需要深化、细化、具体化。”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过去十年,1区8县中有7个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的扶贫开发工作,采取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转等各种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作为5·12地震重灾区,在灾后重建中,通过3900多个项目近400亿元的短期内集中投入,农村居民住房和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文化设施有了显著改善。
“温饱是解决了,但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足,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脱贫人口返贫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王玺玉说。按照2300元的贫困标准,2011年陇南全市282万人中贫困人口总量达到228.43万人,占81%,为农村人口的92.85%。其中有153.82万人分布在高半山、石山林缘和高寒阴湿地区,人均占有基本农田、水资源等基本生产资料量少质差,是陇南扶贫开发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把秦巴山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四川藏区等3个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秦巴山连片特困区覆盖陇南全市9县区,占到秦巴山片区75县区的12%,“这是我市扶贫开发史上最为难得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王玺玉告诉记者,他们将抢抓机遇,全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着力抓好规划的衔接、争取与落实,坚持以整村整乡推进为抓手,突出加快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贫困乡村交通、电力、能源、信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乡村发展保障能力,今年实施整村推进100个,贫困村兴修梯田1.2万亩,贫困户危房改造2000户,完成“一池三改”科技扶贫示范户1000户,扶贫整村推进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结合省上正在开展的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扶贫开发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王玺玉说,“比如‘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但扶贫资金年均增幅不到10%,应建立财政预算安排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为此,王玺玉建议,加快扶贫立法进程。“将现有扶贫开发成熟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把扶贫对象范围、区域重点、贫困标准调整机制、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使用、项目监管、社会动员、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从制度上予以明确,避免扶贫工作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提高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其有利于各级各单位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主动承担责任;有利于扶贫部门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统筹安排,集中资金,整合力量,加快扶贫开发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