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迎来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春天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3-14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郜晋亮

    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劳动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2011年青海省粮食总产达到109.03万吨,连续6年增产,连续4年突破百万吨;油料总产达到36.3万吨,连续5年突破30万吨大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8元,增长19.3%,涨幅创历史新高,并连续8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农牧业发展形势最好、农牧民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过去的一年,我们集中力量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积极跟进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特色现代农牧业、生态畜牧业、游牧民定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十余项工作措施,实现了青海‘十二五’开局年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跨上新台阶的目标。”

    张黄元坦承,青海耕地面积有限,但要想让青海人民牢牢端起自己的饭碗,就必须有一套适合青海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必须做好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这两篇文章,突出打造高原冷凉气候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支持力度,按照“统一规划、提高标准、集中建设、连片发展”的要求,在湟水、黄河流域和柴达木盆地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扩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模。设施农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八个百里万亩万头计划的实施,马铃薯、油菜、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五个百里万亩万头基地相继建成,薄皮核桃、大果樱桃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套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建成,有效地解决了原先青海发展农牧业面临的“亮点不亮、规模有限”的问题。互助青稞酒、三江源虫草、循化线椒、毛绒地毯、牦牛肉系列产品、柴达木枸杞等一大批特色农畜产品驰名省内外。

    从2008年起,青海启动实施草原生态畜牧业工程,经过3年实践,已经探索出以股份制、联户制为主体,以大户制、代牧制为补充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目前,已建立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70个,入社牧户达到13.79万户。去年,30个生态畜牧业建设示范村去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93元,比2010年增加919元,比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685元。

    张黄元说:“生态畜牧业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青海人民的一次伟大实践,更是青海草原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年来,生态畜牧业成绩显著,它不仅体现了自身的真正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这个价值。”

    “去年,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实施,又为青海带来了福音。我们要力争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牧民收入水平不下降’的发展目标。”张黄元说,“只有实现农区和牧区的联动,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区规模养殖,不断促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过3年努力,青海省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共开工建设69850户游牧民定居房,藏区累计27万牧民搬入了新居,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牧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据了解,今年,青海省将重点在牧区5个州、23个县建设游牧民定居房屋1.46万户。同时,启动实施了牧区草原新帐篷行动,给5000户牧户配置了帐篷、太阳能光伏电源照明等生活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游牧民定居后的生活条件,深受农牧民欢迎。

    张黄元介绍,游牧民定居工程不仅要让牧民有新居,还要让他们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为此在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建之前,我们会派专人在选址、设计等方面征求牧民意见,兼顾多层次建房需求;完工后,不断完善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我想,今后,我们还要把游牧民定居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游牧民定居小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14/18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