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春来花红浦江东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3-10  互联网

    浦东东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前左二))视察东滩粮食基地。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右二)向果农了解增收情况。

    本报记者 徐盘钢

    浦东新区地处黄浦江东侧,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热土,2010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浦东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浦东农口干部群众对农业农村工作、对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委有关指示更是全神贯注、高度热情,做大做足了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区委、区政府根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先行先试”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出了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示范区”的工作要求,确立了“十二五”期内浦东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上海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浦东“三农”工作的实际,加大了全区“三农”基础性、机制性、体制性工作的创新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获得了全国先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近三年来,全面组织实施并完成了165个行政村、近10万农户的村庄改造任务。全区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2011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万元,增幅达到14.1%。

    浦东按照“以点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即东滩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浦东农耕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基地、曹路设施菜田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祝桥名特优农产品示范基地。着力推进了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基地、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基地、国家有机蔬菜质量价格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基地等三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加强了涉农区域的整体联动,进一步探索由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着力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机制。率先在全市实施了镇级农技服务机构“行政管理垂直到条,授权管理到块”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并率先规划了5个镇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等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载体,使现代农业的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以品牌、品质、品种为内涵的“三品”战略,全面落实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浦东的主要农产品保有量指标任务,积极推动浦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并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逐步转变。

    先行先试走新路

    浦东新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区委、区政府按照“农业发展区域相对集中、‘三农’要素相对适应、功能定位相对长远合理”和“规划重点、建设亮点、突出示范点”的设计理念,基本形成了浦东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框架体系,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以“先行先试、不同特质、错位发展”为基本要求,确定了“因地制宜而不脱离实际,着眼长远而不超越需求,改革创新而不远离现实,示范引领而不违背发展规律”的创新发展工作思路。

    浦东结合综合配套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规划的五大示范基地作为建设载体,先后把全区国有滩涂、复耕农田、国有农田带征农用地纳入覆盖范围,并融合了多种不同属性的土地资源,对多属性的土地资源作全面分析研究,分别制定了相适应的长远发展定位和经营管理发展思路,初步集成了土地资源分散经营管理各自为主的现状,为全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不同性质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优化配置要素探索了路径,奠定了基础。

    浦东积极先行先试,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经营模式。根据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特点,设定了“三种管理服务经营模式”,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和“政府引导、社会化经营”的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示范区建设体制和运作机制,从顶层角度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资源整合利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现代农业示范区功能性作用不断得到持续地发挥;确立了“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和“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区发展新模式。

    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组合拳”

    新区促进农民增收系列政策实施一年多来,“三增、一减、一扶”政策组合和叠加效应已经逐渐显现,浦东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加快。

    一、“田头”政策——“增效”。通过实行土地承包流转指导价和给予流转土地补贴政策,有更多的农民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对农业生产要素合理组合,提高农业种养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统计显示,按政策规定,镇内达到30亩、区内达到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并在各镇土地流转中心签约备案,可享受流转补贴的农户流转总面积达98426亩,涉及流出方农户56688户,流入方1259户。按照全区土地流转总数和户籍农民人口规模测算,全区户籍农民人均流转土地近0.3亩,预计土地流转补贴增收约150元。

    二、“龙头”政策——“增资”。从2011年起,为鼓励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充分吸纳浦东农村户籍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就业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新区实行农民就业补贴政策,对吸纳本区农业户籍就业年龄段的农民就业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镇保)的本区的涉农企业(包括涉农经济组织),给予就业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单位缴纳部分政策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6500元,用于对用工单位缴纳部分的补贴。同时,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涉农企业(包括涉农经济组织),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用工奖励。据统计,今年实施“龙头”政策共涉及16个镇、174家企业,用工1085人,补贴月数5835个,补贴和奖励金额达374.45万元。其中:就业补贴316.1万元,用工奖励为58.35万元。

    三、“拳头”政策——“增色”。实行农产品产销对接补贴政策,对在中心城区开设专卖店,在大卖场、大型商店设专区专柜,在批发市场设立仓位等给予2万~10万元相应资金补贴。通过实施“拳头”政策,浦东农产品加快走向市场步伐,形成品牌和亮点。据新区2011年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和品牌推广补贴备案显示,全区27个街镇、园区的90家企业进行登记备案,涉及营销产值31.7亿元,促进了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

    四、“村头”政策——“减负”。为保障村级公共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从2011年起对全区157个经济薄弱村实行差别扶持政策,补贴扶持标准从原平均每村50万元提高至90万元,对全区其余行政村的补贴扶持标准从原平均每村50万元提高至70万元。按照核定基数、绩效考核、一事一议和差额补贴的发放要求,目前已拨付全年预算资金的60%到各个村,结余部分待绩效考核结束后于年底前全部发放到位。预计全年将发放扶持村级组织专项资金补贴达3.45亿元,全区受益的村将达到386个。

    五、“人头”政策——“扶弱”。今年以来,新区全面实施农民直补政策,加大政府转移性收入,对浦东区域范围内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务农农民进行补贴,以直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从2011年起,对处于就业年龄段(18至60周岁)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浦东新区农村户籍农民(不包括已领取社会保险养老金人员、在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镇集体人员、在读全日制学生和服刑期人员),实行务农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100元/人,全年共1200元/人。仅此一项,新区近20万务农农民得到实惠。

    “十二五”是浦东“三农”发展“黄金期”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浦东农业示范区建设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十二五”期间是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浦东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的“黄金期”。

    首先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央对浦东“三个着力”工作要求之一。“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优先安排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这将为浦东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其次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在浦东的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是浦东新区建设上海“四个中心”特别是“航运”和“金融”两个中心重要基地的关键时期,“迪士尼”和“大飞机”项目在浦东落地建设,为浦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再次是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区,同时又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浦东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实力、经济基础、人才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努力体现现代农业实力水平,使浦东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在全市可推广、全国可借鉴。

    据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浦东“三农”工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以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计划、建设五大基地、推进五项工作为全年工作任务,努力使浦东的“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十二五”期末浦东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积极做好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着力组织开展好基本农田保护区域17个镇、58个行政村、4.1万农户的村庄改造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进一步夯实浦东“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二是组织实施好“三大计划”。积极做好村庄改造、农民增收、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等三项计划任务,努力使村庄改造的成效、农民增收的路径、畜禽养殖的标准化建设更好地贴近现实、符合浦东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要着力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的利益分享机制,认真做好农民培训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三是努力建设好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示范基地。着力加大各个示范基地和重点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建设力度,充分展现上海浦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形象。

    今年,浦东还要大力推进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浦东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整合全区农业资源,着手构建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推进机制,搭建浦东农业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浦东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机制,夯实一产与二三产业和谐、协调发展的基础。

    二是着力转变浦东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着力强化浦东农业在经济、生态、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进程,促进浦东农业加快转型发展,努力使浦东的“三农”工作与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定位相匹配。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今年,该区将组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进一步理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稳妥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及农龄清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符合实际、农民认可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切实保障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土地承包与流转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的重要作用,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机制。

    五是统筹做好“三农”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农产品生产最低保有量指标任务,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处于可控状态。认真做好秸秆禁烧、支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农技推广服务、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建设等工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10/18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