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阎红玉 通讯员 王明哲
到2011年底,吉林省提前一年完成了新闻出版总署的智农惠农工程,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2012年,吉林省政府将全民阅读列为十二件民生实事之一,为全民阅读平台建设,延伸阅读资源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如何让农家书屋更好地发挥功效?吉林省探索出了让农家书屋建设常态化的“四步法”。
把农家书屋“管”起来。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吉林省在每年度农家书屋建设之时,就加强了前期准备工作检查、建设过程督导和建设完成之后的验收,分省、市、县三级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现标准化建设。2011年,全省启动了100个样板书屋和100个示范书屋建设,使农家书屋建设更加规范,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了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2012年初,吉林省制定下发了《吉林省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突出强调了农家书屋管理员能力素质培养,明确规定省农家书屋办公室组织一次市、县(区)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培训,各县、区全面组织一次管理员规范化培训,省农家书屋办公室安排专家讲课,并给与县、区相应的培训经费。
让农家书屋“热”起来。在2011年宣传成果斐然的基础上,2012年吉林省调整宣传方向,将宣传重点放在扩大影响力上。计划印制一批农家书屋宣传画,在全省乡村和城镇火车站、汽车站和公交站点张贴;在村屯人流集中地涂写农家书屋宣传标语;与移动、联通、电信联合,定时向省内手机用户传送农家书屋公益宣传短信;借力长春书博会举办全省“农家书屋农民画展”、农家书屋社会捐赠和农家书屋宣传表演等。今年年初,省农家书屋办公室就邀请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10多家中央和省内媒体,集中宣传了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成果和作用发挥的情况。
让农家书屋“实”起来。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保证广大农民兄弟常有新书读、有好书看,吉林省农家书屋积极开展为农民读者服务,从坐家“为人找书”的被动服务向上门“为书找人”的主动服务转变。从2010年开始,宣传推广了各地“图书漂流”经验,让行政村书屋的图书进入自然村,实现循环流动,并提高批次,丰富藏量,使县乡村图书资源更充分地实现共享。2012年,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为保证农家书屋建设常态化,以“强基惠农”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惠民活动,将筹资400万元为400个贫困、边疆、哨所自然村屯建设书屋;筹资500万元为进城务工的农民量身定制200万套农民工系列读本,200万册励志、实用期刊,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免费向城市农民工发放,使他们享受到文化惠农的成果。
让农家书屋“活”起来。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向广大农民宣传普及现代科学知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的不倦追求。2008年,吉林省就组织了百种优秀图书和重点图书“荐书导读”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农民读书节”,倡导农民“每天阅读十分钟”;2010年启动了“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活动,组织农家书屋读书辅导团专家深入村屯为农民开展读书辅导;2011年,以“农闲时节话读书,学习知识树新风”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月”活动,以“读农家书、传小康经、晒幸福家”为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改善生活”系列技能竞赛活动,引导更多的农民走进书屋,体验读书快乐,有效发挥了农家书屋的辐射带动作用。2012年,吉林省注重激发农家书屋的自我生存能力,探索推进电信下乡、农村邮政和快递网点建设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为农家书屋提供活力创造条件。还将启动第四届农民读书节,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深入开展“巡讲百乡千村,惠及百万农民”读书辅导活动;组织农村中小学生利用寒暑假以“让文化知识滋养乡村”为主题开展“入户伴读”活动,让每个农村家庭实现每年读两本书的目标;组织专家和志愿者以“传播知识,分享快乐”为主题,为农民工开展“夜读辅导”活动,培养有文化、讲科学、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共青团活动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活跃农村团组织生活,让农村团员青年在农家书屋读书、成长和锻炼。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农家书屋成为服务农民的新型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