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苏力创“亩产吨粮县”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28  互联网

    本报讯(记者 沈建华 陈兵) “乖乖隆的冬!‘亩产吨粮县’,我们种粮的又会更加受重视了!”今年春节刚过,江苏一份《开展“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在春耕备耕之前,掀起了一股重粮种粮的热潮。节前受到国务院表彰的沭阳县种粮大户腾云飞,读到县乡干部送给他看的这份文件,喜不自禁。

    江苏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仅0.92亩,比全国平均少30%以上。在粮食连续8年增产的高起点上,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关键是提高单产。说到出台这份文件的动因,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目前,全省粮食单产水平不平衡性较大,高产示范方稻麦两熟亩产可达1200公斤,甚至更高,高产县(市、区)稻麦两熟亩产达1000公斤以上,而低的县(市、区)刚过800公斤。开展“亩产吨粮县”创建,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单产水平较高的典型,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大面积平衡增产潜力,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

    江苏为此提出明确的创建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全省探索一批粮食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建立一批集中连片、亩产超“吨粮”的规模化粮食产业基地,创建认定一批“亩产吨粮县”高产典型,确保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年均增长1%以上。同时,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确保全省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以上;集成推广粮食高产技术,让粮食高产高效栽培落到实处;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全程化服务提供可能。此前,江苏的粮食高产创建,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创造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为进一步落实这个高产创建目标,实施重点建设内容,江苏各地各级组织早已行动起来。

    兴化市是江苏粮食生产第一大县,连续9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50家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县之一,兴化市通过行政推动、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合作社主体的创建格局,2011年全市落实部、省级水稻万亩示范片19个,市级万亩示范片18个,镇村千亩、百亩示范方440个,高产创建规模64.3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47%。今年兴化市在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出台粮食高产创建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市级自建万亩片每个片给予10万元补助资金,对水稻机插秧面积超过5000亩的乡镇,市财政给予1万元的奖励,连片超过1万亩的乡镇给予2万元的奖励。

    海安县2011年全年粮食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粮食单产全省“六连冠”。全县稻麦年单产在2008年全省第一个实现“吨粮”的基础上,2008~2011年连续4年单产过吨粮,2011年再上新台阶,全县稻麦年单产达到1104.3公斤,全省第一个超过1100公斤。为进一步提高“吨粮县”创建水平,该县大幅度推进专业化服务,以县镇村服务网络为载体,实行“技术物资服务”三连锁,有效保障了品种统一和优质农资的供应;全县建立41个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开方、配药、喷药一体化、测配产供施专业化服务,有效开展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病虫草专业化防治及肥水

    让地多打粮,高产栽培技术投入是法宝。苏北大丰市针对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特点和可挖潜力,规划和形成了种植有特色,技术辅导有侧重的粮食生产格局。面对五花八门的作物供种市场,大丰市坚持“吨粮田”创建必选优良品种的做法,在“吨粮田”的全面创建工程中,全市通过反复比对,引进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50多个,通过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体验等形式,向种粮户宣传推广;通过集成和推广粮食高产技术,全市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占50%;双膜育秧机插技术占60%;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占80%;小麦机条播技术、精量播种技术、高效调肥技术应用分别占90%、70%和100%。

    为确保“亩产吨粮县”创建工程抓得紧,落得实,江苏各级组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推进合力。省农委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委计财处、科教处、农业局、省种子站、省植保站、省土肥站、省作栽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围绕最大限度发挥强农惠农政策的政策效应,各地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针对粮食生产方式变化的实际,加强与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联合,加强“亩产吨粮县”创建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创建过程中碰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亩产吨粮县”创建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突出成效,广泛宣传粮食生产中表现突出的种植大户、专业化服务组织、农技人员等,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28/17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