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特派员下村来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25  互联网

    在浙江省海盐县,农民对文化生活不缺热情,缺的是专业人士的点拨。为此,海盐在全省首创文化工作员下派制度,招聘10名舞蹈、音乐、曲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文化特派员。他们年轻而富有激情,在广袤农村种下一颗颗文化种子。

    陈培华 汤燕萍 陆梦婷

    农民爱上合唱

    在沈荡镇,许多村和社区纷纷成立了合唱队。空暇时,农民们喜欢聚到一起练合唱,优美的歌声飘荡在乡野上。

    让农民与合唱结缘,是王晓丽觉得自己干过的“最漂亮的事”。

    80后的王晓丽大学学的是音乐表演,可她初到沈荡镇时,大家没把这位小个子女生当回事。“不就是唱歌嘛,有什么难的?”

    很快,王晓丽让大家改变了想法。“小王不仅专业,而且热心。”年过六旬的陶燕玉如今竖起了拇指。

    去年5月,王晓丽组建了沈荡镇第一支合唱队,陶燕玉报名参加。

    队伍有了,可队员们音乐底子薄。王晓丽就从最基础的音准、节奏教起,不厌其烦。排练室没有空调,蚊虫很多,王晓丽拿来风扇、点上蚊香,继续教唱。

    就这样,每天两个小时,雷打不动地教了两个月。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许多村也都想邀请王晓丽去教合唱。村民们说,“如今生活好了,我们也爱追求时尚。”

    付出汗水,收获感动。“虽然在村里排练合唱,既没华丽的舞台,也没绚丽的灯光,但农民爱文化的热情感动了我。”王晓丽说,五圣村的村干部张李兵每次排练都开车接送她,唱歌时遇到困惑也经常主动求教,“没想到农民练唱歌,练得这么认真。”

    让王晓丽骄傲的是,她组织了沈荡镇第一届合唱比赛。15支参赛队伍,大多数经她调教。“看到农民爱上合唱,再苦也值了。”王晓丽说。

    文化宝贝新亮相

    “要是没有小董,这草龙舞不可能这么快就‘复活’。”海盐西塘桥街道文化站的老站长张锦富对“空降”新兵,甚是喜欢。

    新兵到来,让张锦富重新焕发了工作激情。原来,张锦富一直醉心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马灯舞、草龙舞等曾在当地流行的舞蹈样式十分着迷,通过走访、挖掘,一定程度恢复出了舞蹈的样式。

    但张锦富苦于没有舞蹈功底,文化站也缺舞蹈人才,一直未能让草龙舞“重出江湖”。

    此时,恰巧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舞蹈学专业的董苗苗下派,帮助他一起教当地村民重拾舞草龙的传统。

    “相传这里曾有一条青龙,每逢旱涝呼风唤雨恩泽百姓。后来青龙遭人杀害,乡民们为了纪念青龙,每年正月都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草龙,祈求风调雨顺……”一边听张锦富讲述,一边实地拜访村里老人,董苗苗开始设计、编排舞草龙的动作。

    “舞草龙一定要舞出欢快祥和。”董苗苗说,她专门上网查询相关的文史资料,自己精心挑选配乐。

    在动作的设计上,董苗苗也是煞费苦心:“动作不能太复杂,但必须要展现出那种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

    由于舞龙队队员白天要干活,只能晚上排练。为此,董苗苗一连半个月都与这群庄稼汉一起排练到晚上9点多。

    累,却快乐。“农民排练都很认真,看着他们登台表演,我心里特别自豪。”董苗苗说,她还帮村民排练了马灯舞,让村里的文化宝贝重新亮相。

    “要是没有小董老师来,我们还真不知道村里还有这么多好宝贝呢!”舞龙队队员陆海华说。

    带着农民去巡演

    两年前,吴晓青身为宋城艺术总团的一名舞蹈演员,爱绚丽的舞台。

    如今,她却爱上了另一个舞台——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排练室。“虽然教农民跳舞,比自己跳舞累多了,可挺有满足感的。”吴晓青说。

    吴晓青的到来,给百步镇带来了一阵舞蹈“旋风”。她指导编排的《青花瓷》舞蹈,不仅获得了县里文化展演的大奖,还到嘉兴市里巡演了5场。

    “做梦也想不到还能到城里去表演。”逍恬村的王怡婷自从成为舞蹈队成员后,空闲之余去文化活动中心跳舞成了雷打不动的事。

    “我们哪里分得清古典不古典啊?小吴老师可耐心呢。”队员吴月琴腼腆地说,她们跳跳广场舞还行,这古典舞可真要了她们的命。吴晓青将每个舞蹈动作分解成三四个动作,“整套舞蹈,分解成上百个动作,一个个教下来。”吴晓青说,其中有两个八拍的动作反反复复教了一个月。

    就这样,这群农妇硬邦邦的腿脚慢慢开始变得柔和,跳起舞蹈也有模有样。“如今站在后台看着村民表演,比当年自己跳舞还有感觉。”吴晓青开心地说。

    沉到基层,也让吴晓青学到了不少东西。她在逍恬村走访钱福宝老人后,将当地农民旧时踏水车时传唱的哈头歌融入舞蹈编曲中,让节目别有一番趣味。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25/17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