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宋福如:勇立潮头敢为先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11  互联网

    宋福如(中)在田间查看即将收获的谷子。

    本报记者 李杰 文/图

    他是一个农民,衣食简朴,享受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是一名党员,真情奉献,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他是一名村支书,竭谋民福,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他是一名企业家,勇攀高峰,研制出“中国第一、美国第二”产品……

    “历史是人创造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创造历史的人,我们都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领域,成为创造历史的人,成为优秀的河北人。”这是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东街党支部书记宋福如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分团讨论时的发言,李克强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4次赞扬他,说“宋福如同志的发言让我们很有感触,也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在认真思考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们应该为此受到鼓舞。正如宋福如同志讲,河北人有志气、有智慧,要在燕赵大地唱响大风歌!”

    母亲说“从小有志气,能吃苦、有爱心,样样事儿争第一”

    位于“永年洼”湿地中心的广府古城,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太极文化的发祥地,城墙、护城河留存至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墙外,绿柳、荷塘环绕着一大片仿明清风格的四合院、两层楼房,青石板铺成的街巷旁树木成行,街口处的“中国北方第一村”大字格外醒目,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广府东街村。

    广府园区管委会干部郭立山介绍,早在五代后周时期,广府古城一带柳树成荫,荷花满塘,一派水乡景象,好多游客说:“早知有东关村,何必下江南。”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直隶总督方观承治蝗放粮此地,夜宿莲亭,为古城美景所动,题诗一首——

    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

    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记者想起第一次采访宋福如,引来一阵笑声的场景。

    “这个村支书是一个拥有数亿元的大企业家,生产的全是‘高科技’。平时他很忙,可今天在家。”在采访的路上,一同前往的邯郸市农工委调研员常如敏介绍说,宋福如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村支部书记。

    采访结束了,记者走进一个会议室坐下来,问常如敏:“不是说宋书记在等我们吗?”

    “哈——哈!您身边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书记!”

    回头凝神看这位60来岁的“开门长者”,偏瘦的身材穿着一件发皱的深蓝色西服,眯着眼睛笑意充满和善。刚刚走访中看到、听到的一件件大事,竟然是这位极其普通的“开门长者”所为,强烈的反差让记者颇感“意外”。

    “这几年村里变化可不小哩!乡亲们都沾他的光富起来了,许多家庭买了小(轿)车,可他都60(岁)出头啦,仍穿着一双布鞋,俺想不通他图个啥?”2011年夏日早上,记者只身走过东街村,村民郑丽芬说自己比宋书记小1岁,“他出身贫寒,家教很好,作风正派,不吃不赌、不吸烟不贪酒,是一个没任何污点的好人。”

    采访中得知,宋福如父亲已去世多年,出身“大户”的母亲仍住在宋家“老房子”里。怀着尊重、崇敬的心情,记者拜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俺家姓范,父亲是北京学校毕业的,后来他不在(世)了,家境就不好了,慢慢成了贫农。”走进宋家“老房子”,86岁的宋妈妈坐在门廊里乘凉。记者看到她裤子上还缝着一个补丁,慈祥的老人赶快用上衣掩盖住,笑着说:“俺有好衣服,但穿着不习惯。这样,就跟街坊邻居一样儿,不能搞‘特殊’嘛!”

    “如子(宋福如的小名)从小有志气,孝顺有爱心。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肚子),他却从不看别人家吃饭,不看‘卖东西’的。有一次,生活条件好的邻居给他半块窝头,他说家里有不要。其实回到家里,他关上屋门就饿着肚子睡觉了。”

    “他11岁那年,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因跑得快‘领’到两个馒头,就赶紧往家里跑,路上摔倒了头上磕了一个疙瘩,给娘带回来馒头,和家人分着吃。还有一次,学校食堂改善伙食,早上1个小炸糕、中午两个油条,他饿着肚子两顿不舍得吃,晚上带回家来……”说到这时,老人家流泪了,她说“自己高兴,为儿子自豪!”

    “邻居‘五保户’,一个瞎、一个瘸,别人都嫌他们‘不干净’,躲得远远的。如子不嫌弃,给他们扫地、挑水。有时候,他们生病了躺在坑上,如子就抱起他们换褥子、晒被子。那年春节,家里包饺子,如子吃了半碗就不吃了,说自己少吃一点儿给‘五保户’送一碗……”

    妹妹宋福玲回忆:“哥哥从小爱学习,处处捡烟盒,拿回家拆开写字。没有墨水,他把颜料放到水里,蘸着写字。后来,为让我和姐姐上学,哥哥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瘦小的他去‘拉排子车’挣钱,累得吐过血。后来煤矿招工,他去峰峰矿务局羊渠河矿‘下窑’了。”

    “如子能吃苦,忠实可靠。再不好的矿,只要他去带班,生产就上去了,就成先进、扛‘红旗’了。”母亲接着说,宋福如受到矿上领导器重,后来成为全矿最年轻的干部,拿着“高工资”,并成为矿长的后备人选。

    员工说“俺们的产品是‘高科技’,比美国制造的都好”

    “失去读书机会,我很痛心。工作之余,我经常看些科研书籍、搞点‘小发明’。”宋福如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出无尘粉笔、除臭鞋垫、诱鼠剂等多项技术专利。

    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宋福如返乡创业的激情一次次被点燃。最终他回到家乡,通过研究并转让专利技术挣到100万元“第一桶金”,成为当时时髦的“知识型百万富翁”。

    宋福如对化工行业情有独钟,痴迷于化学聚合而演变出形形色色的物质。后来,他遇到一位化工专家,得知有机硅是世界新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就决定从普通化工向精细化工转轨,创办了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

    “谁掌握了一流人才和技术,谁就占领了制高点。”2000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全省第一家民营经济化工研究院,建起1万多平方米的科研楼、专家公寓,购置国际领先的科研设备,专门从事有机硅、有机氟等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山东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二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此设立项目基地,陕西科技大学设立“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老宋,你这人行!我决定留下来,咱们一起干!”回想10多年来,宋福如对自己和家庭的帮助,化工专家林国强非常感动。靠事业、待遇、环境尤其是感情关怀,先后有30多位知名专家陆续在研究院落户,为公司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插上腾飞的翅膀。据了解,公司每年把30%以上的利润用于科技研发,副总、总工、研究院院长级别的重要领导均由权威专家担任。

    多少年来,国内油田钻井液是“三磺体系”产品,打超深井都依赖国外进口。而硅谷公司研制出来的“硅氟降粘剂”,让胜利油田胜科一号井打到7000米,钻井温度最高可达260℃,而美国在墨西哥湾钻了号称“世界王牌”、“世界温度最高”才243℃,公司该项产品真正成为“世界第一”。

    2005年,硅谷公司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发展新目标锁定重要军事战略物资“芳纶”和“碳纤维”新材料。研发并投产的“芳纶1414”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强度是钢铁的5倍,而密度为钢材五分之一,可广泛应用于防弹衣、火箭发动机壳体、坦克复合装甲等。硅谷公司研发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强度更高,刚性更大,耐高温可达3000℃,是航空、航天、军事战略不可替代的产品。T700碳纤维除具备上述特性外,耐高温可达

    3000℃。

    “青枝绿叶吐白絮,这是棉花长势非常好的标志。”2011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参观“硅谷肥业试验棉田”,高兴地评价说。邯郸市农技推广站在《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复混肥在棉花上的试验示范调查报告》中写道:“棉花施用硅谷牌有机硅水溶长效复混肥具有促壮苗、早发育、防落铃烂铃的作用,后期防早衰、促进早吐絮,对棉花增产效果有显著作用。”

    硅谷肥业常务副总经理张鸿君说:“目前,全国化肥利用率大多在30%~35%之间,其余部分不仅污染了地下水、河流和空气,还造成土地板结、营养元素失衡、农产品质量下降等。而我们经过6年艰苦攻关,研制出有机硅水溶长效系列肥料,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用量减少了一半,而且比常规肥料增产30%左右,远远超过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60%化肥利用率,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化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公司副总经理段小平说,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公司4个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8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个产品成为“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并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预计3年,公司总产值将达30多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初步建成“有自主知识创新能力的大型民族工业”。

    乡亲说“他挣钱让大家花,是菩萨心肠,把村民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

    “首富应成为首善。”1975年7月,宋福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建设成一个和谐、温暖的精神乐园。富人应该帮助穷人,强者应该支持弱者,对暂时有困难的群体,都应该伸出爱心之手,这才是中华民族高尚的品德。”

    母亲欣慰地说:“如子多次给家人讲,对别人要以德报怨,把村民当亲人,心胸宽了,做人就厚道了。”

    在东关村的大街上,58岁的李玉金告诉记者,他儿子、女儿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都到企业上班了,宋福如把乡亲们的地收在一起,每亩给租金,然后再出钱雇用乡亲种地,丰收了给村民分粮食,“乡亲们有了困难或遇上难事,他出钱、出车、出物,想着法儿给大家做好事儿”。

    “永年洼”盐碱,村民常年喝的水又咸又苦。宋福如投入280万元打了1眼400米的吃水井,铺设上新的管道,给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而且全部免费供水,结束了东街村祖祖辈辈喝苦水的历史。他又打一口2000多米的热水井,让广大群众都能用温泉水洗澡,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不让任何一个成年人就不了业,不让任何一个困难户生活不下去,不让任何一个群众看不起病。”在崔金生家里,83岁的老人说:“宋书记用行动践行了承诺。从2007年开始,他出钱让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两份养老待遇:一是新农合,二是养老金。60~65岁的老人月补助60元;66~69岁的老人月补助90元;70~79岁的老人月补助180元;80~89岁的老人月补助400元;90岁以上的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

    孤儿王明月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禁不住落下了眼泪。她自幼丧母,父亲又于近年谢世,只剩下病老的奶奶和同上高中的弟弟,生活完全没有来源。宋福如得知后,及时送去了6000元学费,还为她家里带去了米、面、油、盐等生活用品,使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宋福如出资设立“寒门学子助学基金”和“困难群众就医基金”,对考上“一本”的学生奖励5000元,考上“二本”的学生奖励3000元。

    陈玉香出生在东街,又嫁到本村,她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多少年来,每逢过年过节,宋书记都要为本街及邻村的30多位军烈属、特困户,送去米、面、油、肉和慰问金。每年,还为村民发放米面50多万斤。”

    2008年6月,得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宋福如立即拿出10万元,还有价值10万元的五香驴肉、酥鱼,一起送到民政部门。同时,组织100人抗灾抢险工作队,义务抢修线路,并再次捐献100多万元的电力产品。

    2010年2月,邯郸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朱志武,带领15个县的20多名成员来到硅谷公司,送来刻有“恩泽于世”的一大块荣誉匾,以此表彰公司“支持三农、恩泽乡里”的精神。宋福如当即表示:“今年再向革命老区捐赠价值100万元的优质化肥,用于当地棉花生产”。

    该县实施“新农保”后,宋福如拿出20多万元,为全村符合“新农保”条件的村民每人交费100元,表示“今后,每年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如今,东街村已经实现“少有学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户有所居、成有所业”,宋福如为此每年出资200多万元。许多老人领养老金时热泪盈盈,说“福如办好事,帮穷人,是菩萨心肠!”

    干部说“为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不遗余力,描绘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新画卷”

    广府东街村有2600口人,750亩耕地。2005年,因“两委”涣散,村集体背负40多万元债务。

    广府园区管委会干部郭立山说:“当时,广府镇党委书记燕爱民和村里老党员找到宋福如,希望他回村任职。然而,硅谷公司正面临第二次创业,家人和公司专家们坚决反对。”妻子劝他说:“给村里捐钱几百万元、上千万元,俺不心疼,可快60岁的人了,光企业就忙不过来,还要管村里的事儿,身体受不了!”

    宣布宋福如担任东街村支部书记时,家人和专家们赶到会场阻止。他毅然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喝这里的水长大的,有责任支持村里建设,尽快让乡亲生活好起来,富裕起来。”

    广府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600多年里经历三次修复。第一次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称帝,修整土城“六里二百四十步”;第二次为元朝侍郎王伟,将土城扩为“九里十三步”现在规模;明嘉靖21年,广平府陈俎用砖石修砌外墙,并加修城楼、垛口、角楼。随后经历460多年的洪水、战乱,古城演变为千疮百孔、残垣断壁。

    宋福如投资1亿多元,组织1000多人奋斗6年,彻底修复外墙、内墙和女儿墙,修复了垛口、城楼、角楼和“三皇”庙宇,再现了广府古城的宏伟雄姿。这是历史上广府古城的第四次修复,也是规模最大、最完善的一次修复。

    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宋福如又投资8000多万元拆掉破旧老村,聘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设计300多套具有明清古建筑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全部使用节能、保温、环保的新材料,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并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供村民取暖和洗澡。村民可以不花一分钱,直接从老宅子搬进154平方米的新民居,而且水费、沼气费、取暖费、房屋装修费“全免”。

    “如果没有宋福如,就没有广府的今天!”曾担任东街村支书20多年的王振清说,古城修复和新民居建设,引领了广府旅游开发的新高潮,按照“重塑名镇风貌,弘扬太极文化,促进古城开发,做大旅游产业”目标,力争打造集文化、生态、绿色、现代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宋福如带领东街村“两委”,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村企共建”原则,规划出4条商业街,新民居可容纳1000人食宿。中国第一石桥、生态文化村、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极文化广场、千亩森林公园、千亩垂钓园、清晖书院、甘露寺文化遗址等工程竣工修复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将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这不仅能带动2000多人就业,还会为集体带来每年8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据了解,东街村连年被市、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宋福如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风尘一路歌。”宋福如对记者说:“人的生命是一个长度,应该增加她的浓度。作为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先进文化的‘生长点’、民心工程的‘闪光点’,追求生命的最高层次——无私的奉献!”多少年来,他始终把硅谷公司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族工业,把东街等6个村庄连片开发,建成集自然之美、和谐之趣、浪漫之情的“中国北方第一村”,当作人生的两大追求。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11/17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