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鸡毛蒜皮小事“感动淄博”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09  互联网

    刘恒波 张卫国 李峰

    20年前,他在县城经营着一家门市部,年收入超过10万元;10年前,他得了癌症,被医生判了“死刑”,无时无刻同病魔抗争;2010年,他被评为“感动淄博”年度人物,故事虽小却感人至深……他就是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颜家洼村党支部书记于同家。今年62岁的于同家黑红脸膛,衣着朴素,形象普通得就像田里的野草野花。

    “他要是一直干着那家商店,现在早成百万富翁了。”说这话的是刚刚回村的海产品批发店老板于海涛。1976年至1982年,于同家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退下来后,盘了一家店铺经营副食批发,1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2001年初夏的一天,镇上干部专门去县城找我,说颜家洼不能再乱下去了,动员我‘出山’。当时店里生意挺火,心里清楚当上村支书后店就甭想再开了。可谁叫咱是党员哩,不是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吗?”这年,于同家不顾家人反对,关掉门店,回村当上了村支书。

    2010年天气大旱,颜家洼地势低,抗旱设施不配套,需要打井开沟。一天,于同家提个马扎,拿个水杯在施工现场“督战”。“有人挨晒淌汗,有人啦呱喝茶,人家这个官可真会当。”一个村民在发过牢骚后不久就见老于一头歪倒在地上。等老于的妻子王庆英赶来,大伙才从她的嘴里知道老于得了鼻咽癌,刚动了手术。原来,2001年的6月份,于同家感觉鼻子难受上医院检查时查出了癌症,他在济南空军医院做了手术,放疗时舌腺受损丧失了唾液分泌功能,从此他不管去哪都得随身带个水瓶子。得知真相的村民不由得暗暗向老于挑大拇指。

    “年轻人不到外边去闯荡,浑身的气力就会用到喝酒耍牌和打架斗殴上。”于同家用自己的创业故事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村陆续有近300口人“跳出黄河”,其中4个成了年赚四五十万元的小老板。颜家洼成了远近有名的“打工致富村”,年收入接近1000万元。

    “打工村”同时也是“留守村”,因为留在村里大多数人为老弱病残,解决这些人的生活生产问题成了村“两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04年,他们经过研究,向村里年过七旬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慰问金,对考上大学的孩子,每人奖励500元。

    于同家的家在村子南头上,这座在20年前曾是村里最气派的住宅,现在和村里小老板们的小洋楼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挂在他家墙上的日历牌,密密麻麻地记着些文字——5月8日,于论水因为树遮荫和邻居吵架;5月9日,于金明家的屋漏雨……于同家把日历记成了日志,每办成一件事他就在上面划“√”销号。村民于志强清楚地记得,他和妻子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起了争执,要不是于同家去调解,他们怕是早离婚了。于建祥老人更是忘不了,2010年他家地里的麦子都熟透了,可儿子儿媳不在家,要不是老于他们帮着收麦,说不准4亩地的麦子早就遭雨淋发芽了……“咱就只能干些鸡毛蒜皮小事,这些小事土得掉渣渣,上不了大台面。”面对群众的夸奖,老于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要说群众的柴米油盐是小事,那修路、通电、通街这些在他眼里算不算大事?他担任村支书以来投资20万元改造了用电线路,开挖沟渠4条;筹资15万元,修筑3条通村大街。今年于同家又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们正准备修建文化大院,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当前,高青县结合学习杨善洲事迹,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身边典型于同家学习活动。县委书记徐培栋说:“于同家同志所做的工作看起来事小,但影响不小,意义不小,他是我县树立的农村干部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9/17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