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经济薄弱村如何走出困境

网友投稿  2012-02-09  互联网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如火如荼的当下,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干部,无不充满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带着对农村的无限热爱和急切渴望带动村民致富的心情,仔细思考农村发展滞后的原因与症结,以我所在的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长史庄村为例,作了相关调查。

    双池镇长史庄村地处双池镇东山,紧邻灵石地界,长久以来的发展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遏制,交通不便,村组与村组距离较远,零散地分布在贫瘠的山梁上,人畜饮水困难。村民始终靠种地吃饭,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村里还有一个村办煤矿,后来因政策性原因关停,集体经济随之陷入困境。

    之后村民开始寻找生存的路子,家里的劳力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养家,留守人员多是妇女老弱,这是第一次村民大规模的外出。在村里从事农业种植的平均年龄都达到55岁以上,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和谷子,连续3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煤矿开办时,基本每个村组尚有一个小卖店,在煤矿停办之后基本没有副业。

    200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长史庄村下辖5个村组的5所小学全部列入裁撤范围,随之也带来了第二次村民大规模的出村。然而撤消学校对于交通不便的农村,造成新的上学难。新的中心校建设滞后,距离较远,难以具备满足众多学生的食宿条件,随之而来产生的额外费用远远超出村民的承受能力,增加了村民负担。

    兴旺村组报账员冯云业算了这样一笔账:“村民收入很少,每年种地收入几百元,加上村民外出打工等收入,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也就不到五千元。现在孩子到镇上上学,每天接送,加上租房子等各种费用,一年下来至少也得一千多元。供个孩子上学太费劲,若在村里上学,哪能有这么大开支?”学校距离远了,有条件的家长则选择送孩子到县城上学。长史庄村目前已有将近一半的农户到城镇为孩子上学陪读,地里农活已无暇顾及。

    用新型种养知识发家致富基本不可能。村民文化素质低,很少知道国家的惠农政策,基本的政策和信息都靠村干部宣传。文化生活由于村里经济水平有限,基本停留在麻将扑克的水平上,鲜有其他文化活动。

    村里危房与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吕梁作为产煤大市,大部分村庄地下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然而由于长久以来的煤矿不合理开采导致村民房屋裂缝、水源匮乏、环境污染等复杂问题。

    长史庄村组90%的村民房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村口的两户村民房屋还是土窑洞,多次发生小面积坍塌,所幸没造成人员伤亡;后庄村组土地塌陷尤为严重,土地无法种植,基本的水源面临枯竭。

    上述问题的核心就是经济欠发达、信息渠道不畅,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矢志不移地依靠发展经济来带动。

    这些都需要上级政府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继续实施政策鼓励,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继续大力实施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思想引导,逐步带动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多方努力协调关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住房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集思广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切实实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也应积极协调,发挥带动作用,当好“领头羊”,解决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症结。

    (任健增)

    (作者系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长史庄村主任助理,2009年被双池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2011年5月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支持全国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启动仪式”,并作为优秀村官代表上台领奖。)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9/17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