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黄河泛“舟”人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0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买天

    龙年春节期间,一连多日纷纷扬扬的大雪,地处祖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颇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韵味。记者在黄河流经的甘肃省景泰县一些河道旅游景点看到,虽然正值隆冬,不是旅游旺季,但尚不足以封冻的黄河水面上,记者还是看到了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河面上划“船”游弋,他们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在春节假期里感受不一样的冬日黄河。

    看似船却不是船。记者走近才发现,原来游人们划的不是船,而是西北黄河上游流域所特有的羊皮筏子。“往年春节都是在城里过,四平八稳的很没意思。今年春节我们特意选择走进大山,和黄河来一次亲密接触,坐一回惊险刺激的羊皮筏子,也算是体验一种冬季运动吧!”几位走下羊皮筏子的城市游客向记者讲述划“船”体验。

    刚刚做完一单生意的羊皮筏子主人,将筏子竖立起来,抖落羊皮囊上的河水。通过攀谈,记者得知筏子的主人名叫孔德林,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将羊皮筏子作为一个旅游项目经营已有10年了。“一年当中,生意最好的当然要数夏季了,排队坐筏子的游人能从早上持续到傍晚。眼下,冬季坐筏子的游人不多,只有一些胆大的人愿意尝试。虽然收益少了些,但待在村子里也是闲着,出来能挣一笔是一笔。不怕没钱挣,就怕人变懒。”孔德林对记者说。

    羊皮筏子号称黄河上的“千年古船”。当年,在交通极不便利的黄河流域农村地区,羊皮筏子承担着重要的摆渡功能,沿黄百姓过河、运货都靠它。如今,伴随时代变迁、交通状况日新月异,一座座桥梁横跨黄河两岸,羊皮筏子的摆渡功能逐渐隐退,而作为一种旅游体验项目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术,从已经被宰杀的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剥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经过加温脱毛后,用菜油、食盐渍泡,经缝制、充气后,形成气囊,然后用菜油涂抹羊皮四肢和颈项处,再用细绳扎成口袋状,留一个小孔吹足气后扎封,几只或十几只这样的羊皮气囊并排拴在一起,上面再绑一个大木架子,这样一个经过20多道工序制作的羊皮筏子即告完成。”孔德林一边逐个检查羊皮囊有无漏气,一边向记者介绍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

    孔德林的家庭收入不仅限于羊皮筏子一项,家中还种有玉米、土豆、籽瓜等农作物。农忙季节他和家人一起侍弄田地,到了旅游旺季,他会把重心放到羊皮筏子生意上。用他的话说,“毕竟这是个每天都有钱进账的买卖,丢了就损失大了。

    延续了千年的羊皮筏子,如今依旧能在黄河上泛“舟”,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而这正是因为有像孔德林这样的黄河泛“舟”人在坚守、在传承。不过,孔德林对记者说,他有一个担心: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开快艇上,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处境,“我真不想看到羊皮筏子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消失。”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1/17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