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婉婷
郑亚居今年52岁,是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永平乡九连山村数一数二的花生种植大户,可他今年却不再准备种地了。“现在家里日子好了,不种地钱也够花。儿媳妇也快要生产了,今年准备在家看孙子!”老郑笑呵呵地说。
走进老郑家的院子,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窗户上布满了彩色的窗花,屋子里的墙被重新刮了大白,院子里停着儿子从城里开回来的小汽车。从地上随处可见的鞭炮屑中可以看出,老郑家刚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团圆年。记者到他家时正值大年初五,东北农村有初五吃饺子的习惯,讨个新年破禁忌、迎财神的好彩头。老郑边招呼着大家多吃点,边准备着下午土地出租的事儿。
“我们当了一辈子农民,种花生不是啥难事儿,一年加起来最多也就忙4个月,长好了就有人上门收购,足不出户就全卖了。”“既然这么好,为什么不继续种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老郑算了一笔账:他家一共四垧地,因为花生能卖出好价钱,全部种了花生。一共能卖8万元左右,除去成本1万多元,每年赚6万元不成问题。今年四垧地出租也能赚4万多元,虽然少了2万,但现在年龄大了,孩子也都成家了,该歇歇啦!
原来老郑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看病要花钱,去年郑老太因为下雪地滑,在院子里摔了一跤,手术住院共花了2万多元,家人到扶余县合作医疗医院开了证明,3天时间,报销的1.5万元就到手了。农村医保的甜头让老郑真正放心了。“看病给报销,那租地的4万元我们一年肯定就够花了,以后需要钱再种,有地生活就有保障。现在啥活不干都能攒下钱,日子过得真得劲!”老郑说完,全家都乐了。
提起九连山村的新变化,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如数家珍:去年村里普及了路灯,一到夜里灯全亮,出晚门也放心;到城里全部铺了砖路,原来去松原市一个小时的车程缩减到半小时,干啥都方便了;村里也通了宽带,去年有十多户人家新买了电脑,在网上就能查到各种作物的收购价钱,孩子们还能增长见识;扶余县还统一给各村小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天暖和的时候大家都聚在那里聊天、锻炼身体,可热闹了;村长带头搞起了生态养殖,不给鸡吃饲料,就放在林子里养,没啥成本,但3斤多的小鸡一只就能卖到100元,大家都挺兴奋,准备来年跟着一起干。
正说着,老郑儿媳妇的手机响了,下午隔壁村秧歌队要来表演,村长让大家也换好演出服,去村口迎接一下。挂了电话她说:“手机可真方便,现在我们家连老太太都有了,和城里人生活一个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