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宏 文/图
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踏着厚厚的积雪,记者慕名来到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周家窑村的牧兴牛羊养殖合作社,探访绵羊穿衣技术给牧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董万山家里共有4口人,在2009年之前他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妻子在家进行小规模的养殖。后来看到县里对养羊有扶持政策,就回来和妻子一起筹资20万元,买了350只羊开始搞养殖。随后又联合了村里20多户人家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暖棚。
临近春节,正是绵羊下羔的时候,也是养殖户们最忙的季节。董万山边给喂奶的母羊喂料,边对记者说:“在县里的支持下,我建起了20个标准化暖棚,年出栏3500只羊,产值260多万元,利润80多万元。现在正是母羊产羔期,因为比过去条件好多了,羔子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除夕夜我们全家只能在养殖场里过了。”
看着满圈乱跑的小羊羔,记者也跟着董万山在羊圈里忙活起来,看见每个成年绵羊身上都裹着一件白色的帆布,以为冬天羊怕冷给羊穿上保温的。随行的畜牧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县里大力推广的细毛羊保护法生产技术,原来这就是被牧民俗称的“绵羊穿衣”。
“绵羊穿衣是为了保护羊毛。这对绵羊的生长是有利的。”县畜牧局技术人员笑着告诉记者。原来,绵羊穿衣后,减少了风沙等恶劣环境对羊毛的污染,可以提高产毛量和净毛率,从而可以提高羊毛的商品价值。现在全县有1.1万多只细毛羊穿衣,县里统一分级打包,直接发给南京的毛纺加工企业,仅此一项技术就为农牧民增收35万元。
董万山说,县畜牧推广站不仅提供优质种羊,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还由专业技术人员跟点跟班进行配种技术指导,现在全场都实现了人工受精,并建立了专门的人工授精站。加上防疫工作到位,绵羊的生活条件好,预计他的合作社今年的产羔期将产羔900只左右,还有大约10%的双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