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蔡茂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借鉴工业化的理念、运用先进科技、引入商业模式,有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长苏树林强调。
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福建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同时,完善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分行业确定重点培育对象,争取每年认定50个以上省级名牌农产品。
在农业规模化方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实施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稳定18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涉农乡镇建立规范化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财政予以适当奖补。同时,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在一般发展水平县,要求建立一个千亩以上高优农业发展示范片,省级以上财政连续三年各给予100万元资金补助。
在农业组织化方面,大抓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各级政府也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示范社。对合作社农业生产用地、用电、税收均给予优惠。同时,优化合作社金融信贷服务,支持合作社优先承担涉农项目,扶持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合作社购置农机给予累加补贴。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抓好300家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大型龙头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列入上市后备资源库重点培育。此外,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的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补贴试点政策。
在农村信息化方面,通过3~5年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信息站点,配备相应设备和信息员队伍,做到“有得用、懂得用、起作用”。推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完善福建全省统一的“12316”农业服务热线,提升信息处理和服务能力。
在推动农业专业化方面,突出地区专业化、企业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在技术、装备、工艺、种苗上下功夫,重点扶持18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每年集中扶持10个农业“五新”集成示范基地,建设100个农业“五新”进村入户重点项目,培育1万个农业“五新”推广示范户。此外,将集中扶持建设一批现代种苗产业研发和品种改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