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看生态循环农业的美好前景

网友投稿  2012-01-20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徐盘钢

    深冬时节,苏北平原一望无际,深黄一片,水稻早已收割,用作绿肥的紫云英草还没长出,显得有些苍凉,幸好有一群不知名的鸟飞过,才带来一丝生气。从纷扰的大都市上海出发,驱车三小时,记者来到黄海之滨江苏省大丰市,这里有上海农垦系统的三个国营农场,分别是川东农场、上海农场、海丰农场,这儿空气清新,没有工业污染,发展第一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这是上海市在江苏的“飞地”。在广袤田野上,一座座现代化的猪舍就像镶嵌在田野上的明珠,格外耀眼醒目。据同车陪同的上海农垦光明集团宣传部同志介绍,这三个农场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现代农业领域发展中各有所长,在打造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上独树一帜。

    “三维”农业落地川东农场

    何谓“三维”农业?简单地说,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延伸,是集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循环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总和。

    川东农场认识到,要立足于生态循环农业,取得农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改造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生态控制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川东农场按照“三维”农业产业链要求,建设完成的一期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中,包含了四区一个中心,即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种养结合区、废弃物综合利用区和管理信息中心。示范区可以说是川东农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

    农场按照欧盟组织一亩土地承载5头生猪废弃物的“猪田”匹配的原则,先期将拥有6000亩土地的第四作业区和2.6万头生猪规模的畜牧第三分场进行匹配,形成了种养搭配、循环利用的合理生态系统。新建的生物有机肥加工厂能够处理6000亩土地的秸秆和畜牧场2.6万头猪的大部分粪污。

    核心示范区6000亩土地全部利用了2.6万头生猪的畜粪水后,每年可节约化学肥料、农药超过100万元。这一循环技术体系至2013年底,将覆盖到全场3.6万亩土地和15万头生猪的种养生态循环系统,每年仅从成本角度核算即可增效600多万元。生态种植、养殖不仅会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且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得到体现。

    在稻麦种植中,一部分秸秆通过耕作方式的改变直接还田,一部分通过回收进入有机肥厂,用于生产能够改善土质的有机肥,秸秆实现了变废为宝,化学肥料减少使用50%。

    在稻谷加工中,大米加工后的剩余物砻糠作为稻麦种子低温烘干线的燃料,燃烧后的糠灰还原到农田,对土壤改良和增加有机质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回收的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搅拌添加微生物菌种,生产能够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整个生态循环的各个产业链所产生的剩余物(废弃物)都能变成另一个产业链的生产原料,实现了零排放。

    川东农场在猪场建设中,通过猪场内新建的沼气发电系统,按照猪粪尿产沼发电、沼渣制作生物有机肥、沼液通过管网生态还田的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畜粪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川东农场党委书记朱航明带领下,实地看到农场已实现了把猪场的生产剩余物冲洗水用于沼气发电,供猪场照明取暖,沼气发电的剩余物沼渣用于制造有机肥,沼液通过管道输送直接还田作为水稻生产的肥料。

    朱航明表示,川东农场建立在“三维”农业产业链基础上的发展模式转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对上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迪。转型后的川东农场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可持续发展态势明显,折射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去年1至10月,川东农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51.8万元,实现净利润4281万元。

    上海农场的“养猪经”

    上海农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国有生猪养殖企业,现已形成年生产23万头生猪的能力。

    近年来,上海农场把承担上海市畜牧异地养殖梯度转移的战略任务作为发展契机,自2003年以来,已经建成1个原种猪场、1个种猪扩繁场、6个商品猪场、2个有机肥厂、1个饲料厂。生猪养殖已成为农场的核心主业,占农场年营业收入的60%。

    2010年初,正是生猪养殖的又一个寒冬,养殖成本上升,生猪市场低迷,全行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本的局面,一时间不少小规模养殖户选择退出,独具慧眼的农场党委书记刘斐然在逆势中发现了生机,果断决定抓住契机高起点扩建猪场,加快建设能“自动清粪、自动温控、自动供料”的现代化猪场。2011年他们迎来了生猪养殖的丰收年,猪场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眼下,在上海农场的庆丰地区,又一座高标准的4万头猪场正在热火朝天地兴建之中,瞄准国家级的光明种猪场正在酝酿之中。2011年农场纯利润达近亿元,令人鼓舞的是,这些利润全部来自“第一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

    农场的生猪养殖技术参数在行业内处于先进水准,高水平的养殖源于高标准的管理。一次,有一批从上海来农场参观旅游的人,驱车来到一个猪场门前,要求进场参观,结果他们徘徊半天也没让进。正当众人疑惑不解时,养殖场场长出面解释道:“我们场是个3万头规模的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为了保证猪群的健康安全,避免外源性传染病侵害,确保上市生猪肉品卫生,我们实行严格的封场制度,外来人员是禁止进场的,即使是进入办公生活区也要经过严格消毒,所以,请大家体谅。”目前,他们把疫情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每周的养猪场疫情例行生产检查已坚持数年,成为一种常态化措施。

    刘斐然向记者介绍,上海农场生猪养殖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关键还有一支有技术专长、对猪场有感情、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人们常说的“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这里成为现实。农场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从薪金待遇、住房补贴,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爱,让技术人员和员工感到温暖,愿意为企业发展尽力。

    目前农场共有生猪养殖管理技术人员150人,硕士学历以上6人,大中专以上学历达90%,已经培育了一支可以复制的专业团队,确保了农场规模化生猪生产模式得以传承下去。2011年以来,农场为进一步提升生产参数,解决技术难题,依托科研机构提高畜牧科技创新能力,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扬州大学、杭州新能源公司、美国谷瑞公司签订了常年技术协议,在南京农业大学设立奖学金,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技术指导、课题研究、新产品试验示范、家畜遗传育种、饲养技术、疫病防控、饲料配方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通过多年的实践,农场生猪在饲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环境控制、自动供料、养猪装备、沼气发电、粪水还田利用等技术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种猪人工授精技术、仔猪腹泻防治、圆环病毒的防治三大技术突破;通过多项技术攻克,近几年来,猪场未出现重大疫情,实现了猪场的长治久安,确保了生猪健康养殖。

    上海农场坚持“猪田”匹配原则,搞“种养结合、生态还田”。上海农场23万头生猪粪水全部被作物利用后每年可节约化学肥料448.6万元,三年合计增效1345.8万元,同时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等级。2006年启动的亚欧生态合作项目——市郊猪废弃物生态利用,已全部建立从猪场到农田的地下粪水管网系统,引入的欧洲大型液态施肥机,成功解决了传统粪水还田的技术路径、利用效率等难题,做到了粪水在水田和旱田的配方施肥和精量施肥。

    年上市100万头生猪,是上海农垦光明集团确立的未来三年生猪养殖发展目标,在集团的战略引领下,上海农场正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利用三年时间发展到35万头,同时积极探索生猪养殖技术、管理输出,走出农场发展生猪养殖事业,带动广大农民提高养猪水平的新路子。

    海丰农产品成为市民最爱

    海丰农场米业生产曾经全市闻名,根据农垦集团规划把全集团农场的米业资产剥离,成立单独米业公司。现在海丰农场农业生产还有两大支柱产业:水产和蛋鸡养殖。

    农场将现有4.2万亩的养殖鱼塘改造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目前一期改造工程的6460亩已通过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期改造的5604亩也已接近尾声等待验收;三期的8600亩也已进行施工改造;四期的改造正在规划中,预计到2013年底,完成改造的标准化养殖鱼塘将达到2万亩以上。

    根据规划,海丰农场将以打造生态养殖产业链为契机,从种苗开始到销售终端,进行全产业链规划。一是筹建年产2亿尾的苗种场;二是筹建3万吨的渔用、畜禽饲料厂,目标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已改造好的标准化鱼塘将全部使用公司自行生产的饲料;三是建设一个有益菌种场,因为有益菌可用于调节水质。

    海丰农场地处江苏省大丰市,该市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具有生态优势。农场用自有的3万多亩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养殖散养草鸡5万只,用“东大滩”品牌包装销售林下草鸡蛋。草鸡蛋凭借着口感纯正、自有清香的优良品质,耐心细致的售后服务工作,在上海市场供不应求,备受上海市民青睐。

    2011年,在上海市农委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建成存栏17.5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场,首批3.5万羽鸡苗成活率达到98.9%,产蛋率达90%以上,日上市鲜蛋3200余斤,8月引进第二批鸡苗3.62万羽,至此总存栏量超过7万羽,目前第二批鸡苗长势良好,已经陆续产蛋。经过大半年的运行,鸡场已逐步投产。

    “东大滩”品牌林下草鸡蛋在沪销量年均递增30%以上。“东大滩”产品在上海第一食品、联华超市、迪亚天天800多家超市、卖场、饭店等网点销售,远销北京、广东、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六个省市。

    未来五年,海丰农场将引进国外先进的蛋鸡养殖设备和技术,建设国内一流的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十二五”末,确保实现养殖200万羽蛋鸡的目标,届时海丰将成为上海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每年可向上海市场提供鲜蛋3.2万吨,占上海鲜蛋5.8万吨年度最低保有量的五成以上,为上海市场鲜蛋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20/17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