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海燕
在大别山下生活了半辈子的陈振斌是湖北省麻城市陈家河湾村民,曾经让他最头疼的事是自家门前的那条烂泥路。这次打工回家他惊奇地发现:家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屋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澈的河流,路边简易厕所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老村部也改造成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切得益于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2009年该村通过竞争进入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村,共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和整合资金近600万元,一年多的项目实施,改善了村容村貌,推动了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据了解,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启动于2008年,麻城市被列入第二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试点县(市)。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老区经济发展
“项目区的选择按照‘择老、择贫、择优’的原则,即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目前仍然贫困、相对集中连片、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项目实施围绕促进贫困村发展和解决群众最需要的问题来确定。”麻城市副市长尹胜利介绍说。据了解,该市白果树村等15个项目村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受益农户达到21500人。
修建村级道路、入户路、联户路、生产路,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新建人畜饮水池、集中供水等设施,解决人畜饮水难的问题;改灶、改厕、改圈、建沼气,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该市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以来,改变了贫困村交通落后、水利设施老化的状况,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是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第一次利用非税收入支持的扶贫项目,拓宽了扶贫资金的来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欧青平说。据介绍,2008年至2010年,财政部共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1亿元,试点涉及11个省(区)27个县的360个村,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基,是农民致富的源泉。”麻城市委书记杨遥说,“项目村根据各自实际,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基本实现了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
记者在麻城市顺河镇林家山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徐宋平执意领着记者到山上看看。“我们村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投资80多万元,新建640亩油茶基地,进入产油期后,一亩地的年均纯收入就能达到6000元。”指着山坡上一大片随风摇摆的油茶苗,徐宋平乐呵呵地说,“一株油茶树的生长期能够达到80年,可以说农民能年年受益。”
为了缓解老区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还建立贫困村互助资金,为每个贫困村提供15万元资金作为支持村民用于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据介绍,该项目在河南省兰考县的一些项目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规模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15个项目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197元增加到2010年的4058元,1600余户7000余人摆脱了贫困。通过项目的扶持,项目区发展和壮大一批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为老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打下坚实基础。
参与式扶贫让农民从“被扶贫”到“要脱贫”
该项目采用参与式方法,让村民自定项目,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采访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村的许多村民都对该项目如数家珍。
“项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都由农民自己讨论决定,所以他们对项目非常熟悉。”麻城市扶贫办主任张绍文对此深有感触,在麻城,农民不仅仅是被扶持和受益的主体,而且已经成为发展的主体。
据介绍,该项目在实施前,各地扶贫部门要调查项目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贫困状况、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召开村民小组、村民代表、村两委会和全体村民大会对村民意愿进行排序后编制村级规划和实施方案,村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监督管理。
村民的广泛参与调动了自身的积极性,变以往的“要我做”为现在的“我要做”,从“被扶贫”到“要脱贫”,使“干部埋头干,群众一边看”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麻城市顺河镇青山村陈家河垸村大部分是土坯房,年久失修;门口塘多年没有使用,已经干淤。村民参与规划后将村庄整体改造纳入其中,旧房改造每户补贴8000元。目前该垸28户居民已全部将老屋拆除建新房。项目还建立了投诉机制,发动村民进行项目监督,监督管理项目是否按规划设计进行施工。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区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扶贫整体效益凸显,对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好的示范效果。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财政部计划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6.25亿元开展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