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景山) 2011年6月8日和10月28日,本报先后刊发了长篇通讯《沈浩式驻村干部马金平》、《红手印的呼唤——再访中王庄》。报道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中王庄村村民争先传看报纸,136位村民集体按手印联名写信,强烈请求记者再去该村采访。中宣部将其确定为中央主要媒体“走转改”活动中的全国典型,予以集中宣传报道。
马金平是河北省石家庄房屋资产权属登记监理中心的一名普通干部,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到行唐县中王庄村扶贫。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他不怕苦累,3年里带领大家排除万难打井、修路、养牛、种树……干了14件实事,将历史上一个老大难的乱村、穷村引领成和谐发展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600元增长到8000多元。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为村里发展先后拿出6万多元。村民多次按手印联名写信挽留他,称他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干实事的贴心干部,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2011年12月24日,20多名中央和河北省内媒体记者云集中王庄村。
就在此次集体采访前几日,行唐县县长吕素维在致本报记者的信中写到:“马金平同志做了大量令百姓感动、使群众幸福的实事、好事,45万行唐人民永远感谢他,永远铭记他!”并表示将以《农民日报》的报道为契机,在全县广泛开展学习马金平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刚刚调离的乡党委书记特意赶回来说,马金平同志为基层干部树起一面鲜红的旗帜,大家都为他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干实事的精神所感动。
县扶贫办主任说,马金平是“粘合剂”,把党的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带到扶贫点,身体力行把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他是新时期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
马金平事迹传到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师生们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表示向他学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