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会员逾三千的彝乡读书会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1-14  互联网

    读书会会员诵读自己的作品。

    读书会会员在三岔河大堰旁交流作诗心得。

    刘传福 文/图

    “瑶池今日降山边,牵动彝乡万股弦。我在池中分半碗,不知何以报高天。”2011年11月26日,站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为旱区群众解渴而新建的“思源池”前,白发苍苍的静秋先生诵读起他的新作——《岔河思源池感赋》。

    静秋名叫李正仁,水潦乡一地地道道的农民。静秋是他成为读书会会员后为自己起的笔名。自从加入“坛厂读书会”以后,他文思泉涌,新诗不断,有《静秋吟草》二集先后问世,受到会员热捧。

    当日,读书会的主题是描写四川省委关爱水潦乡饮水难题所建的饮水工程。30余名读书会会员或口占、或作文,笔走龙蛇,文思飞扬,一会儿工夫,便有数十首诗词歌赋出炉。

    笔者看到,会员中有上了岁数的老人,有青春年华的妙龄女子,更有明眸皓齿的可爱孩童,他们三三两两走在三岔河大堰上,谈诗论艺,诵读词章,长者为幼者讲习诗词国学的精粹,幼者向长者请教诗词创作的要领,仿佛正在上一堂经典国学课。

    据读书会会员曹仕林介绍,2001年6月8日,读书会由水潦彝族乡坛厂九校年轻教师肖飞、李春晓、杨震森3位发起成立。会员们虽未能游历名山大川以壮怀,却常常在工作之余博览群书,交流诗文心得,提高文学修养,抒发爱家爱国情怀。活动通常有三个环节:一是展示新作品,圈点评判;二为诵读,背诵名家名篇,有背有解;三是行酒令,现场自由发挥诗词歌赋。

    “我们这‘鸡鸣三省’之地,文化生活匮乏。如果不读书,就可能成为牌桌、酒桌的常客。虚度年华不说,也不能身教学生。”杨震森说,读书会开办以来,深得会员青睐。

    水潦彝族乡位于叙永县最南端,距县城86公里,属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带,南与贵州省毕节市团结乡隔河相望,西与云南省坡头乡接壤,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2010年加入读书会的会员许定位老师笑着告诉笔者:“会员中的年轻老师,根本没人打牌,都钻研书籍去了。每月一次的读书会,要展示自我,要不断进步啊!”

    自2007年起,坛厂读书会所在地坛厂九校被该县永宁诗书画院授为诗词教育基地校,开始将古典诗词的学习拓展到校园,读书会也不再只针对教师,其成员辐射到学生、公务员、农民,目前人数已发展到3000多人。自成立以来,坛厂读书会已正式出版两册读书会记要共50余万字,收录会员诗、词、联、赋等作品3000余件,不少会员的作品在《鸡鸣诗苑》、《泸州诗词》等刊物发表,读书会自编6万余字的《坛厂诗词教学》校本课程,也于2008年正式走进学校课堂。

    九校校长杨德尧介绍说,该校自开展诗词教学以来,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2009年起,该校参加泸州市“屈原魂杯”诗词大赛,尽管全市有数万名学生参赛,但这个乡村学校所得奖项几乎占了一半。

    读书会所在地高坪村的村支书李先林介绍说,由于读书会的影响,村里许多毕业后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每年春节都会回来,自发筹办花灯会,举行村民联欢会,娱乐乡民,服务家乡。“在昆明一家化工厂当技术顾问的杨森,为了回家参加活动,自己打车回来,活动完了深夜不吃晚饭再打车回去上班。这样的例子多得是。”

    “自从加入了读书会,我对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更热爱了,上课时语言也更丰富了,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提升了。”年轻老师许定位说。

    “坛厂读书会是一个自发的文化团体,为弘扬国学、传承国粹精华作出了良好示范。我们准备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掀起爱祖国、弘国学的文化学习浪潮。”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燕告诉笔者。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4/17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