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市校合作”开花结果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1-1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刘强

    一个是我国顶尖的农业大学,一个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市,自2003年8月起,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市校合作”,先后派出具有博士学历的18人次14位优秀的一线教授到开封挂职工作,担任副市长或副县(区)长,就高校利用科技优势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大胆探索,通过专家咨询、产业规划、项目支持、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科研示范、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新农村建设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的试点和示范,探索和实践了农业最高学府与典型中原农区合作的“开封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的新路子。

    落脚点——

    规划先行促进经济发展

    有这么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中国农大教授对开封农业规划的贡献:外派调研人员15批次、100多人次参加调查,召开专题座谈会8次,对开封市30多家涉农部门、20多个种植养殖基地、10多个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30多个超市和农贸市场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研究单位进行了调研,先后撰写完成了《开封市涉农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开封市农业产业链技术促进中心总体规划》等数10部、数百万字的规划报告。

    规模化的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挂职干部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针对开封主产花生、大蒜和各类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特点,牵线搭桥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开封农业产业化发展。挂职干部利用和北京汇源集团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汇源果汁”落户开封,成立了北京汇源集团开封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已完成四期投资,总投资7亿元,年产值达6亿多元,极大地促进了开封市水果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开封有很独特的资源,就是花生。在中国农大的支持下,我们现在已开发出花生露、花生牛奶,这是依靠地区资源来开发的独有产品。这两个产品现在销售非常好。落户开封,对地方和我们企业来说都是双赢。”北京汇源集团开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强华言语中透着欣喜。

    经农大挂职干部、开封市市长助理李全宏教授的积极协调,国内知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大集团开封基地于2010年12月投产,投资2亿元的“开封龙大植物油有限公司”年加工花生米25万吨,带动120万亩花生种植户增收,带动地方就业600多人。

    在这之前,挂职干部孙君社、张泽俊、郑志安等农大教授也分别结合开封实际,积极与企业一起谋划在开封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河南利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的河南凯启蒜业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8月落户开封,该项目投资10亿多元,以产业化开发开封大蒜产业,设计年加工能力30万吨,将带动当地大蒜种植户增收。

    据统计,“市校合作”八年来,中国农大共为开封市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0余项,其中产业化开发项目涉及到了花生、大蒜、菊花、玉米等诸多方面,开封市农业产业化的加工水平由此进入了一个较高水平,推动了这一方土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稳步建设。

    着力点——

    智力开发提升科技能力

    由中国农大挂职干部完成的《开封市农民技能培训中心项目建议书》中有如下描述: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生产力资源。

    2008年,“昆虫线虫田间防治花生蛴螬研究”成果在通许县朱砂镇中栗岗村通过了现场验收和成果鉴定,这一新成果由挂职干部刘奇志课题组完成,实现了防治虫害和增产的双重效果。该成果成功地利用有益昆虫线虫防治花生蛴螬,获得了90%以上的好果率,比不防治每亩增产花生果206公斤,比施用辛硫磷、甲基乙硫磷等化学农药每亩增产60公斤,每亩增收400多元,而且每株施用剂量仅为国外施用量的一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挂职干部还组织当地农民去外地参观学习,让他们真切感受科技的能力和魅力。兰考县仪封乡农民王继伟深有感触:“何常委(挂职干部兰考县委常委何慧丽)来了以后,不断给咱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大家知道了掌握科技知识的重要。特别是2008年她带着俺去山东考察蔬菜种植,回来以后当年俺就搞了4个温室大棚,2009年又建了20座,到2010年又建了几十座,到目前总共有56座。现在俺村这50多户人每年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十倍左右,每户每年纯收入可以达到3~5万元。”

    截至目前,中国农大及所联系的国内外有关学者专家有百余名到开封开展调研考察、推广农业技术30多场次,举办学术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50多场次,培训人员10万多人次,培训内容包括了畜牧、花生等内容,为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商品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0年10月,中国农大与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成立。通过双方努力,开封试验站将建成立足开封、辐射周边、面向中原及黄淮海地区的永久性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市校人才培养基地。

    融合点

    ——“三农”情结融入农村管理

    何慧丽,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系教授,到兰考挂职后全力打造“合作农民、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新型村庄。她在南马庄、胡寨等村子进行“农民合作自助与城乡互动互助”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实践和理论探索,开展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民共同富裕的合作模式,开展了“社区支持农业——购米包地、购猪认养”的产销模式,实现了“重生态、重合作、低消耗、高福利”的低碳农村发展道路,最后形成“合作农民、生态农业、环保农村”的新型村庄。目前兰考仅合作社就达280多家,参加和带动的农户数量在全县农户中的比例达到了22.8%。

    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村支书张砚彬说:“从2004年开始我们搞了无公害大米协会,到现在我们已经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我们的销售模式也完全与城市直接对接。现在我们有一系列产品,养殖方面有‘快乐猪肉’、螃蟹;种植方面有有机莲藕、有机大米、有机小杂粮。只要参与到合作社中来的老百姓,每年一个家庭都能提高收入1000多元钱,有的甚至到五六千元钱。”

    中国农大党委书记瞿振元就“市校合作”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无论是从农大的角度还是从挂职教授个人的角度,利用我们的知识技术为开封市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市校合作’被我们的老师们称为是‘开封模式’,该模式可以说是当今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走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的一条好道路。”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11/17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