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传统农业的突围与冲刺

网友投稿  2012-01-03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夏树何 红卫王 会黄文 芳吴佩

    “用5年时间,打造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县市。”这就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四个一批”工程。

    有人将其看作湖北农业突围的“四轮驱动”,有人将其视为湖北农业奋力冲刺的“四翼先锋”。突围也好,冲刺也罢,都是要为湖北农业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抢占一个新的制高点,开创一个大发展的新局面。

    湖北农业的强项在哪里?弱项是什么?怎么实现有效切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语中的、直指软肋:“与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强省相比,我省农业弱,不是弱在种植养殖上,不是弱在农业科技上,不是弱在农民的种植养殖经验上,而是弱在农产品加工上。”

    日前,记者在湖北走基地、入园区、访企业、问农户,亲眼目睹了“四个一批”工程为湖北农业带来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腾腾活力,深切感受了湖北农业正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发展路径,以昂扬的态势驶上“湖北生产”携手“湖北加工”的双快道,掀起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的高潮。

    “只有加工的强大,才有生产的强大”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与支撑,它是我们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只有高标准建设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才能为我们农产品加工提供一流原料,才能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介绍说,在“四个一批”工程中,湖北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保障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供应和生产质量,主推粮油、禽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棉麻、果树茶叶等六大加工产业。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北近年来全力打造长江三峡柑橘带、汉江流域水果带、江汉平原优质油稻板块、鄂东大别山桑茶药板块、鄂西南山区反季蔬菜板块、环洪湖优质水产板块、环武汉城郊蔬菜板块、鄂东南速生林板块等8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板块,并初步建成46个产粮大县、20个产棉大县、20个产油大县,以及蔬菜、魔芋、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大县,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素有“橘都茶乡”之称的宜昌市夷陵区利用区域优势,聚焦柑橘、茶叶、优质畜牧三大产业。如今已建成33.3万亩的柑橘生产基地,18.6万亩茶叶基地和年出栏近百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基地,形成了“东边柑橘西边茶、中部桑蚕果药杂,全区畜牧及其他”的产业布局。

    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应城市抓好优质稻、双低油菜、精细菜、畜禽、特色水产品“五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的沙洋县重点建设了优质稻基地、优质油基地、优质棉基地、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

    这些优质生产基地在湖北遍地开花,不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上好的原料,也使湖北实现了从“有什么加工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加工什么”的本质转变。

    “加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生产基地的不断壮大,让农业生产与企业和市场对接,全面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只有加工的强大,才有生产的强大。”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办主任刘田喜如是说。

    “一个加工园区就是一个样板,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唱好农产品加工这出大戏,仅有生产基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唱主角。在湖北省主政者的眼里,这个戏台子便是2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园区究竟该怎么发展?省长王国生提出,一个园区应该是一面旗帜,一个样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要给政策、做服务。

    “2010年,我们安排了10亿元财政专项调度资金,按照每个园区5000万元的额度,安排到20个园区所在的县(市、区)。2011年,我们拿出了15个亿来支持这些园区和企业的发展。”据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周希祥介绍,除设定专项资金外,省政府还制定了对口扶持政策,如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等分别要负责培育一个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安排1000万元资金,奖励农产品加工业先进县(市区)等。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园区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仙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启斌说,仙桃市把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放在食品项目上,旺旺来了,亲亲来了,华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知名品牌有了“仙桃标签”,2010年当地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26个,投资20多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在钟祥市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内,记者看到,一排排厂房随着宽阔平坦的马路延伸开去。中粮集团、汇源集团、雨润集团……知名农产品龙头企业一字排开,好不壮观。钟祥市政协副主席李洁说:“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生产,如我们引进汇源公司年加工果汁、饮料18万吨,基本解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果农的销售问题,既能让当地农民的种养成果有销路,又能带动本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它们的到来让加工业腾飞了起来。”

    外来龙头企业的势头强劲,本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壮大。监利县本土企业福娃集团,成立时只是依靠银行扶持发展大米加工业,如今在政策作扶持、基地作保障、园区作平台的基础上,公司进行稻谷深加工,成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40亿元。而钟祥的广源、汉口的精武、潜江的楚玉等本土龙头企业也已呈腾飞之势。

    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认为,要谋求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组整合为动力,产学研为平台,基地建设为支撑,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2010年,通过“四个一批”工程的建设,湖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515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03家,过10亿元的达到32家,过30亿元的达到9家。这些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了引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排头兵。2011年,稻花香集团前10个月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100亿元,成为“四个一批”工程中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也为湖北“农字号”企业跨越式发展树立了典范。

    “要创品牌,就要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四个一批”工程中,品牌无疑是最核心的内容,湖北农产品加工的品牌之路究竟该如何来走?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潜江龙虾’的牌子正是华山水产公司、莱克水产公司等企业抱团闯市场创出来的。”潜江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孙士茂认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创精品的主角。同样,夷陵的萧氏茶叶、曾都的香菇……许多“湖北加工”中的精品、名品正是由龙头企业打造出来的。 

    “要创品牌,就要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作为湖北农产品加工的名牌,汉口精武公司已形成了肉鸭繁育、养殖、屠宰和深加工的产业链,仅“精武”一个品牌就带动了湖北几乎整个鸭产业,还带动了饲料工业、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 

    福娃集团董事长谢松柏对此深有同感:“我们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不仅有初加工,还有深加工,更有循环利用。”福娃集团目前有糙米卷等系列产品,还有稻壳发电,已成为湖北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一张名片。 

    作为湖北首家过百亿元的“农字号”本土企业,稻花香集团从“三个人、三口缸、1500元贷款”的乡村小作坊起步,成长为跻身全国白酒行业前八强的企业。董事长蔡宏柱介绍说,他们通过精品名牌开拓市场,如今已形成了以“稻花香”为主,“关公坊”、“清样”等品牌为羽翼的“一主多翼”强势品牌集群,品牌价值达到140亿元。

    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做产品”到“做品牌”,湖北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全产业链,走产业化之路,一批有影响力的“湖北加工”在全国市场上脱颖而出。稻花香等15个品牌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等17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德炎淡水小龙虾等6个品牌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近600个。 

    省委农办副主任王述华由衷感叹:“‘四个一批’工程的实施,让我们依靠龙头企业培育了更多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精品名牌,提升了湖北农产品加工的竞争力,带动了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农产品加工业是朝阳产业,是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 

    “原来,我们在城里打工,每个月最多挣个千把块钱。现在,在家门口工作也能挣那么多,还能照顾家人,太好了。”“原来种地,我们经常愁卖不出去,现在,我们种地有人指导,发补贴,还管卖,特别方便。”在采访中,许多农民向记者细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钟祥市一直是外出务工大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兴起,带动农户近20万户,直接安置就业70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农”字号企业中增收1000万元。而大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本地劳动力达4000人以上,同时以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7.2万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在采访中,监利县委常委胥金普说,监利2011年生产粮食26.5亿斤,其中当地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就能消化10亿斤。近年来,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与农民形成订单农业,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10%,农民亩均增收200元以上。据了解,2010年湖北各级龙头企业共辐射带动农户645万人次,达到全省农户总数的62.1%。 

    “除帮助农民就业、实现增收,加工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远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宏华说,正是依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当地的许多村子都修好了路、建起了厂,成了新园区;原来喝不上水、通不上电、用不了网的地方,如今也已样样俱全。这样的变化在湖北25个园区几乎随处可见。 

    据了解,湖北汉川达利食品企业2010年提供的税收就达8000多万元,2011年有望过亿元,稻花香、萧氏茶叶等龙头企业既为当地财政提供了可观的税收,还带动旅游业、包装业等产业,加快推进了当地的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去年1~9月,2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所在县(市、区)共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7.99亿元,同比增长28.6%;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55.1亿元,同比增长38.5%。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31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三年实现翻番,农业总产值与加工业产值之比将达到1∶2的历史新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是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实践证明,‘四个一批’工程在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方面已经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张昌尔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在加工园区建设、壮大龙头企业、精品名牌培育、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继续狠下功夫,让“湖北加工”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03/17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