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1114亿斤是如何造就的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7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黄朝武

    从2004年的627亿斤,到今年的1114亿斤,8年间,黑龙江粮食总产不断实现自我超越:700亿斤,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1100亿斤!

    粮食生产的这种史无前例的“黑龙江速度”,让人震撼和羡慕,更对探寻速度背后的“奥秘”充满了兴趣。

    1114亿斤,究竟是如何造就的?在农业尚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下,粮食产能何以稳步提升?农民种粮能不能致富……

    对于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农业生产无法与天抗衡,只有顺应自然,不断改变农业生产手段和方式,建设大水利、应用大农机、推广大科技、开展大合作,才能实现稳产高产。黑龙江以粮食生产为基础,走出了一条富裕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

     大水利,粮食增产的基础工程

    12月21日,黑龙江安达市老虎岗镇田间地头,尽管寒风刺骨,但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在埋电线杆。“这是我们正在实施的‘双五’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架设高压线用来满足浇水用电。”安达市水务局副局长胡雪峰说。

    农业大市安达十年九旱,水资源比较匮乏,在黑龙江省干旱地区具有典型性。去年安达被定为省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今年又结合现代大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500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带,规划示范区面积50万亩,涉及8个乡镇、49个村,打造大型时针式喷灌、卷盘式喷灌、膜下滴灌等不同灌溉模式示范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目前,安达“双五”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被列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像这样的工程黑龙江省已有5个。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为国家多打粮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把“水利化”作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首要措施,2009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通过资金整合,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年度投资连年大幅度增长。“十一五”全省实际灌溉面积达到60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13万亩。今年投资150亿元以上,可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50万亩、水旱田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

    大水利带来大改变,收获大效益。胡雪峰说,目前安达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总量的66.7%,去年粮食总产达到21.08亿斤,首次跨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今年粮食总产实现23.6亿斤,节水灌溉区年亩均增效480元,亩增产30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

    “1个‘安达’丰收,2个‘安达’丰收,许多个‘安达’都丰收,全省自然也就大丰收了。”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说。

    大农机,引领现代农业大发展

    “过去整地耕暄,全靠小四轮,地耕得比较浅,‘晴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土壤不保墒、见风就倒秧’。”肇东市五里明镇党委书记王旭东说,“现在所有入社耕地,由两个农机合作社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大马力能耕到30多公分以下,打破犁底层,土壤既保墒,根也扎得深,庄稼长势比过去强很多,产量增加不少。”

    五里明镇有耕地20万亩,是以玉米为主的传统产粮大镇,年产粮食3亿斤,如今有7万亩加入合作社,从种到收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剩下的13万亩也将在两年内实现机械化全覆盖。

    像五里明镇这样采用机械化的村镇在肇东有很多。仅今年,肇东就投入资金1.62亿元,新组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16个,使总量达到26个,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2067台(套),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

    随着机械化率的提高,肇东粮食生产捷报频传,粮食总产7年连跨30亿斤、40亿斤和50亿斤台阶,今年粮食总产达到58.6亿斤,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被农业部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肇东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黑龙江农垦更是不必说,4200万亩耕地全部实现大马力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化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大马力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合墒、碎土、镇压等步骤,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业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此外,现代农机装备开展的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了“土壤水库”,蓄水保墒作用十分明显,为提高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拖拉机保有量达134.7万台,大中型配套农机具76万台,联合收获机械6万台,水稻插秧机15万台,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居全国之首。全省新组建投资1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440个,机耕、机播和综合机械化程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大科技,为大丰收提供重要支撑

    农机整地有GPS卫星导航定位,土壤缺少氮磷钾等元素会自动“报警”,指针式大型喷灌设备浇起水来像下雨……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高科技,现如今在黑龙江应用得比较普遍,完全颠覆了人们过去对农业的认识。

    在肇东市的许多地块,都摆放着高矮不一的“铁盒子”。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说,这是由小气候分析、电子气象站、墒情分析以及虫情测报组成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可通过无线传输,上传风向、风速、土壤墒情、气温、虫害等数据,以便及时分析处理。安装在田间的“千里眼”,对各种喷灌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控制设备运行。

    而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太阳能杀虫灯,通过频振诱控技术,每盏灯能确保近100亩农田免于虫害。今年7月,虫情测报系统发出预警,农技人员将170多万块防治玉米螟的“蜂卡”安装到田中,全市“虫口”夺粮1700多万公斤。

    经过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和市乡科技骨干反复研究、论证总结的玉米吨粮田40字栽培模式、28字超级稻栽培模式以及“棚室蔬菜”栽培模式,实现了先进技术综合组装配套,经营管理规范统一,有效克服了粮食生产制约因素,最大限度挖掘出粮食增产潜力。

    为把这些技术不打折扣地送到农民手中,并转化为“吨粮田”实践,各地聘请农科院专家和县市科技人员,对合作社和村进行指导服务。特别是在关键的农时季节,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大合作,激发农业生产大潜力

    肇东市五里明镇五里明村种粮大户王喜全,2009年加入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1000亩耕地。按照成本投入,在确保合作社基本效益的前提下,确定社员承包地块产量盈亏点为1500斤,超出部分他与合作社按四六分成,去年他收入20多万元,“加入合作社规模经营,从种到收都有各种专业服务,种田成了一件轻松事,7天就能把1000亩地全部种完。”

    在王喜全等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社员达到897户,经营土地2.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米专业合作社。“过去一家一户种植,很累还挣不到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玉说,“现在大家抱团集中经营,人不累,好管理。富余劳动力从种田中解放出来,可以出去打工挣一份工资,年底粮食打多了,还能从合作社分红。现在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9200元。”

    目前,黑龙江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4万多个,带动农户100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四分之一,计划“十二五”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每一个村。

    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的领军者,黑龙江农垦全力推进场县共建,带动地方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垦九三分局10个农场,与嫩江县14个乡镇和周边区域农民,不断扩大合作共建范围,推动代耕、代种、代收由地块作业向整村推进延伸、由小地块种植向农场模式化种植延伸。

    “过去忙活一年,种10多亩地也就4000多块钱,现在什么也不用干,一年净挣6000块钱承包费。”嫩江县双山镇双山村农民周广福说,垦区还帮助当地农民改善基础设施和住房。现在,农民有了更多时间外出务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目前,黑龙江省66个县市与垦区105个农场开展了合作共建,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和农场。今年垦区为农村代耕、代播、代收等总面积达4052万亩。合作共建使得农垦先进大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既促进了农村农民增收,又增加了农场农机工人的收入,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合作”激发大潜力,可以说,它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让现代化大农业在黑龙江大地如花绽放。

    重新审视这片黑土地创造的粮食生产的伟大实践,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的话犹在耳畔:种粮能不能致富,黑龙江给出了答案,这也是农业稳固的重要基础。只要粮食稳住了,主要价格也就稳住了。黑龙江用粮食生产的实践,回答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消除城乡差别、脑体力差别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27/17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