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接地气”中创新农业服务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3  互联网

    本报记者 于洪光 通讯员 曹永勋

    “我这个苹果园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果园。你看,这些果树有点矮粗,因为是意大利矮化苗;每株树‘靠’着一根立柱,这是欧洲矮化栽培模式;这些绿油油的青草,叫日本鼠茅草;这些喷灌设施来自以色列,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这些都是烟台市农业局‘蹲点’专家指导搞的。”11月30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宫家沟村苏在良颇显得意地向记者介绍。

    其实,苏在良说的“蹲点”,是烟台市农业局今年开展的持续7个月的百名干部“蹲点调研、创新服务”行动。

    烟台市副市长王国群认为:“烟台农业局‘蹲点行动’实现了持续蹲点调研与创新服务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农业部门‘倾听农民呼声、了解农村实际,转变干部作风、加强群众工作’的一个具体举措;是‘推广农业科技、解决农民所需,服务三农发展、参与城乡统筹’的一个具体实践;是‘在调研中实现服务、在服务中完成调研,完善农业工作方式、提高服务三农效应’的一个成功探索。”

    烟台市农业局局长梁传松表示:“局党委确定,将根据‘蹲点行动’经验,逐步探索建立‘市蹲到镇、县蹲到村、镇蹲到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呼应农民需求的顺时决策

    采访中,梁传松坦陈,以前,工作作风上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搞调研,大多是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推广农业科技,大多是开开会、讲讲课、发发纸、测测产、评评奖,专家缺主动,农民少热情。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工作不仅要创新思路和方法,而且要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接地气”、增“底气”,否则,很难符合农民意愿,很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梁传松说:“为了让每一位农业干部都能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关爱农民、帮扶农民,探索农业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新方法,根据农业部‘进村入户、服务三农’、‘接地气、察民情’和烟台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的部署,今年4月下旬,局党委经过调研,确定选择牟平区莒格庄镇,在市直农业系统开展为期7个月的‘蹲点调研、创新服务’行动。”

    莒格庄镇党委书记车军光介绍:“莒格庄镇地处昆仑山南麓,距烟台城区42公里,属于山区农业大镇,是‘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和‘烟台十大绿色食品基地’;有31个村,1.6万人,镇域100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山岚6.8万亩;主要产业是苹果、花生、小麦、玉米等。”

    为了搞好这次“蹲点行动”,农业局制定了《关于在市直农业系统开展蹲点调研行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由230名市直农业系统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

    农业局确定,从局机关、直属单位抽调140名业务骨干,实行“五个全去”,即局领导班子成员全去、中层实职干部全去、高级职称专家全去、青年机关干部和青年农技人员全去;根据农时季节搭配不同岗位和专业的人员,划分为14个“蹲点”小组,每组10人,由农业局或直属单位领导任小组长;每个小组“蹲点”两周,持续“蹲点”196天;局里筹集30万元,配置了自行车、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及生活用品,调剂了3部车辆。

    明确要求,“蹲点行动”实行“六个一”和“五个不”,即每个人联系一个村、结对一个农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个小组至少举办一次农业科技讲座、召开一次总结会、写出一篇调研报告;不准增加镇村负担、不准大吃大喝、不准收受礼品礼物、不准擅自离队、不准参与镇村党政事务。

    “六个结合”调研摸清乡村实情

    梁传松说:“‘蹲点行动’要求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了解农民意愿,倾听镇村呼声;了解农村新情况,把握农业新动态。”据此,提出了“十个”调研题目,即农民种植与投入意向、粮食收购和农产品价格变化、农业病虫害疫情防控、农民科技需求与农技推广、农民转移就业与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为了提高调研质量,农业局探索实行了“六个”结合,就是“领导干部与农业专家相结合、管理干部与专业干部相结合、持续性调研与阶段性调研相结合、综合性调研与专业性调研相结合、深入调研与科技服务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通过对全镇31个村庄、910多户调查及7500份问卷,蹲点小组撰写了14篇综合调研报告,蹲点干部完成了26期简报、158篇调研文章。

    翻看“蹲点行动”调研报告,许多信息让记者眼睛一亮。像第一小组撰写的6300字的《莒格庄镇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感觉”,解析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成效、问题与趋势;通过“感动”,反映了乡镇干部与农民打交道的担当、艰辛和快乐,村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乡亲”的责任、幸福与苦恼;通过“感受”,提出了发展生态蔬菜、提升苹果产业、关注花生品种、规范专业合作社、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等“六类”问题和建议。

    苹果是烟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第十小组提出的《莒格庄镇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分析了乡镇苹果技术员短缺、劳动力短缺、品牌化短缺、组织化程度较低“三短一低”的问题,提出了烟台苹果“调整品种结构、培育示范典型、专业合作经营、营销品牌文化、发展果枝菌类”等建议。

    根据莒格庄镇气候、地形和土壤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提出了发展茶叶产业的建议。

    在田间地头实现服务农民

    院下村农民蔡京光对记者说:“在今年夏天苹果管理关键时刻,市里‘蹲点’专家在我的园子里搞了5次示范讲课,来的人‘海了’。把着树枝,对着果农,讲解具体问题,现场示范操作。农民看得真切,能理解,学得快,能应用。”

    莒格庄镇原党委书记杨东霖介绍:“7个月时间,蹲点专家走遍了全镇所有村庄,深入果园、大棚和田间查看生产情况,在田间地头解难题、做示范、教技术,举办田间讲座180多场,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利用晚上或集市,集中讲‘大课’32场,讲授农业主推品种和技术,参加农民达1.2万人次。”

    “推广农业科技需要示范,农民学技术期盼直观。”第十小组组长、烟台农科院副院长姜中武深有体会地说,“结合莒格庄镇果园现状,新建了郁闭果园改造、老龄果园改造、新植果园建设等试验示范点,带动了全镇果园改造。”

    崖子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连海说:“市里蹲点专家不光教给技术,还给免费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第九小组副组长、市农技中心总农艺师李早东介绍,在调查中发现,崖子村打算建设“‘四位一体’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发展600个蔬菜大棚,然而,大棚浇水仍然采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为此,调研组协调了2万元资金,为蔬菜大棚免费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进行示范带动。

    杨东霖介绍:“真情结对帮扶,是蹲点小组服务农民的一个重要途径。蹲点小组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困难户中选择了140个帮扶对象,按专业优势和困难状况建立了‘产业结对、助困扶弱’机制。”农业局党委成员每人帮扶了一名小学生;农科院果树所组成服务队,围绕果园丰产研究,与50位农民结成了帮扶对象,从开花到结果给予全程服务。

    梁传松介绍,调研组把农民提出的问题当课题,根据不同村庄及产业,组织专家编写了30套科技资料;筹集20万元,购买了3.7万份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农资辨认等图书和光盘,赠送给农村书屋和农户。

    蹲点行动彰显“四大效应”

    梁传松表示:“这次蹲点行动,虽然只有半年多时间,但是己经显露出了‘农民增收、服务镇村、锻炼干部、指导面上’四大效应。”

    农民增收。蔡京光算了一笔账:“俺家4亩多果园,亩产约1万斤,收了7万多元。市里专家在俺园里搞了配方施肥,少用了两袋复合肥,省了220元;免费安装了杀虫灯,少打了两遍药,省了300多元。”莒格庄镇农技站站长都兴政说,全镇共有果农4300户,受益于市里专家指导的达960户,与往年相比,户均增收节支在1500元以上;在蔬菜上,增效增收更明显。

    服务镇村。杨东霖介绍,蹲点小组帮助制定了“莒格庄镇‘四位一体’优质生态蔬菜大棚建设规划设计”和“100处丘陵梯田式优质生态蔬菜大棚建设规划设计”;提出了“莒格庄镇茶叶栽植可行性报告”,制订了“优质生态绿茶基地建设规划和技术方案”,已试栽了100亩。

    锻炼干部。梁传松说:“蹲点行动,搭建了老专家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科技专长与农业生产的结合;青年科技人员,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增加了工作底气。”让农业干部、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目睹聆听农民的期盼、喜乐和忧虑,加深了干部对“三农”的了解和感情,激励了专家服务农民的热情和动力,更能明白农业部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更能明白自己应做什么、怎么做。农业局刚毕业的研究生孙强生说:“看到农民爱禾如子、视土为命的情景,深深地震撼和洗礼了我的心灵。”

    指导面上。根据蹲点了解的情况,烟台农业局向市政府汇报,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意见》和《苹果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争取财政投入2000万元,扶持10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00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和100家龙头企业。省农科院为破解花生空壳难题,提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花生试验课题;针对烟台果园老龄化现状,先后派出4批专家考察苹果、樱桃和梨的苗木脱毒和砧木选育。农技中心确定,根据蹲点经验,改变过去由科室建立单一性试验示范点的做法,整合科技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由中心建立70个综合性科技试验示范点。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23/17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