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向东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
自己的价值是多少;
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一生才不会浪费掉。”
——摘自《兰田之歌》
《兰田之歌》是福建南安市兰田村的村歌,曾令许多人动容;因为它没有一句歌词用来描画村情村貌、赞美“领头人”潘春来,因为它就是兰田人心中励志的歌、壮行的曲,所有的听众都能从中感受到力量和鼓舞。
不妨再摘录几句:“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自己不愿意动,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一种。”
多数城里的孩子,十几年前就“网游”了;有些乡下的孩子,至今还没摸过鼠标。信息化、网络化,构成城乡最大的差别,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严重制约;富口袋难,富脑袋更难。兰田村创建“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用信息技术打开了财富之门,开创出“智慧新农村”的崭新天地,谱写出新时期令人感动的传奇故事。
今年10月底,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饶有兴致地参观兰田村“世纪之村”展台,陪同参观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说,潘春来办了一个农村版的“阿里巴巴”。
几经摸索,兰田村找到了基层民主“最阳光的做法”——把村务晾晒在网上,并由此打开了农村信息化的奇妙窗口
著名侨乡泉州市是块不寻常的土地,藏龙卧虎;即便在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从田埂上走来的,可能就有百万、千万富翁。
走出去的“是条龙”,留下来的“窝里斗”,兰田村曾经是个传统落后、“锈迹斑斑”的村子,有“烂田村”之称。直到2004年,村民选举,组织认定,长期在外铺路架桥、经营石材的潘春来回来了,担任了村支部(2007年升格为村党委)书记,“一条龙”带着春风扑面而来。
能人治村,从哪里入手呢?从取得村民的信任入手,从清理村里的烂帐入手,从办实事入手。潘春来买了6个大喇叭喊人,召集村民开会,应者寥寥。老的村“两委”班子办事遮遮掩掩、不够公开透明,邻里矛盾重重,干群关系紧张。长期冷了村民的心,一时不容易回暖。
潘春来仔细查一查村里收支情况,账面亏损40多万元。实际情况可能更糟,只能理个大概,列出几张表格,贴在村委会门口。像上级要求的那样,村务公开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是村民依然不买账。
潘春来和新班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拿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人人安康”的发展目标和《兰田村十年发展规划》,与村民对话协商,逐步把人心收拢,渐渐拧成一股绳。村党委副书记许泽明说:“老潘有办法,从治理村容村貌开始,用经营企业的理念,为乡亲们干实事,老百姓渐渐就服气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短短三两年时间,桥通了,路平了,学校、幼儿园“以旧换新”了,新村部、老人活动中心建起来了,垃圾有人处理了,村道上的路灯点亮了,兰田村面貌焕然一新。粗略计算,几大项建设支出4000多万元,当时村集体还欠着外债,哪来的钱、怎么搞的?
“老潘有办法”:盘活资源,多方筹资。比如建学校,总投资340多万元,在项目建设招标时“有言在先”,因为村里穷,工程队先投入部分资金,村里分6年支付。结果呢,卖两所旧学校筹资120万元,市财政支持了109万元,村民和社会捐资100万元出头(潘春来当然带头捐款),提前付清了。
再比如架桥修路,是投入3000多万元的大工程,主要靠争取到“河里挖沙”项目实现的。河从兰田村流过,河里有沙,沙能卖钱,挖走沙子再填上石头。上面给个批文,潘春来他们负责任干这个事,事干成了惠及十里八乡。
兰田村有山有水有平地,963户、3258人或沿路临街而居,或在山腰、河边建房,耕地仅有130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水果、地瓜。寸土寸金,为了节省用地,也为了安全,按照新村规划把学校、幼儿园、村部等,统统由平地搬上半山腰。过去,在山腰上散布着500多个坟头,这些“老祖宗的硬骨头”谁敢动呢?潘春来由衷地感慨:“你真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真支持你。”村里补贴一部分拆迁、火化费用,建立了纪念堂,辅助以宣传发动,群众比较自觉地把事情办好了。
兰田村最高的山峰上,有座寨王宫,还有座观音庙,表明这里是有传统、有威严、有底蕴的村子。十几个村民小组或大的自然村,处处都有小观小庙,“这个不能动它”,许泽明说,要尊重农民的传统风俗习惯。“我们在每个角落加建一个文化中心,供老人们活动聚会。”意思是百花齐放、自由竞争。
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兰田村始终坚持村务公开,尤其是“花钱的事”要清清白白,让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记者看到了村委会墙上的“兰田村为民办事工作原则”: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参与,办实事接受群众监督,办实事让群众评议,办实事最终让群众满意;日期是2004年12月,拿镜框镶表着,字迹如新。
潘春来尝试过村务公开的多种途径,村务管理成立了领导组、理财组和监督组,相互制约。村民许英华说,“如果不公开,村民有疙瘩”,潘书记通过有线电视,把村务、财务情况播放出来,让大家收看,请大家监督、提意见。
2006年,创建“世纪之村”信息平台的构想初步形成,请北京的“大专家”专门设计一套网络模式,将村务、党务、财务、计生、厂务“五务公开”,把村级事务全部搬上网络,一切都在阳光下运作,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另一层意思,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公开和事后监督转变,让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的整个过程。
2008年,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专题报道,称赞这个做法“神奇化解了村里矛盾”。“农村电子村务”也迈出“世纪之村”信息平台建设的第一步。
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许劲松说,虽然远隔千里,通过网上可以直接了解村情,距离拉近了,心里踏实了。
去年来到兰田的大学生村官杨少伟说,兰田村有三大特点:一是村里的管理非常民主,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搞得好,三是村干部真心干事、真能干事。
南安市随即在全市416个村总结推广兰田经验,实现了全市村务公开化,大大减少社会矛盾,节省村级管理支出;同时强化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人口管理等工作,普及村干部网络化办公。
“世纪之村”电子商务抓住农产品卖难和工业品下乡两个关键点,创新运作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性
萌发于村务公开的“世纪之村”信息平台,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并快速扩容,跳跃式推进,裂变式发展,已建成27项系统、500多个功能模块,内容涵盖农村电子村务、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信息服务三大板块。
电子商务,通俗地说就是网上购物、网上直销。据粗略统计,全国涉农网站近4万家,而真正形成气候的少见。多年来农产品卖难依旧,“丰收之后欲哭无泪”的情景,听起来叫人心烦。
网站可以成为连接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信息化可以化解农户面对大市场的风险与孤单无力。问题在于,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模式,包括怎样拉近农民与网络的距离,怎样克服农产品配送过程线长路远、点多面广的难题,怎样规范买卖流程、在各个环节分账和结算等等。
电子商务创业伊始很不容易,关键一项工作是“布点”,找到更多的末端接口。“老潘有办法”,诸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代办点、村委会、供销合作社、合作医疗所、百货店、食杂店、茶叶店等等,统统纳入“世纪之村”的收罗范围。按照“整县推进,村设网点,服务到户”的布点方针,信息点主要定位在行政村。派出人员骑着摩托车在乡村转悠,逐个村庄物色信息员、开办信息点,家中有电脑懂操作的、有铺子有门脸的、方便而且愿意服务村民的,协商“入伙”。
数字每天都在增长。泉州市2463个行政村,已经全覆盖;福建省共有1.5万个村,已覆盖了8000多个;省外延伸推广到江西吉安市、湖北咸宁市、山东青岛市、山西长治市、新疆昌吉市等地,目前“世纪之村”在全国共有2万多个信息点。信息员或专职或兼职,作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的“造血细胞”,负责收集农业农村相关信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大批信息点、信息员怎么养活,靠政府、靠企业还是靠市场?从后来发展的结果看,靠的是智慧,靠的是网络自身的力量。
当信息点聚集到一定数量,当依附于信息点的零成本“草根配送队伍”建立起来的时候,交易品种已经远远不只是香菇、鸡蛋,交易量想捂也捂不住。“世纪之村”电子商务的经营范围,很快扩展到家电下乡、农资下乡、金融下乡、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便民缴费(电话、电信、水电费)等各个领域,“网络+实体超市+信息点”的商贸模式形成。
“世纪之村”平台已与三大通信运营商、部分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与数百家农资公司、电器企业、连锁店等签订产品代理协议。创造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平台按照“3+3+3+1”利润分成的“共生分利新模式”;并通过“消费参股”的方式聚合农村消费资产,当信息点交易量(或客户消费量)达到一定积分时,可转换成世纪之村集团公司内部股票,从而开创出“消费者变股民”的消费经济模式。信息员网上刷卡,可以代理一切现金结算。
信息员的收入问题也解决了:“农家店”的交易佣金,适当的信息发布费,代理缴费的服务费,因人流往来增加而提升的店铺收入,有些地方政府发放财政补贴等。南安市政府将416个村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员,纳入农村“八大员”进行管理,按每月每人1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并建议镇、村给予支持。
康美镇青山村的信息点,设在村道旁的杂货店内。店主兼信息员黄文进熟练地上网操作,向记者展示介绍他的业务范围,包括发布农产品信息、卖家电、代收电话费、发放养老金等,月收入有3000多元。
回顾“世纪之村”3年多的发展史,潘春来有“四个自豪”:从3个大专生到500多人(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的人才队伍;引来众多专家和领导的关注、支持;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信息员及配送队伍);每月有2亿元以上的网上交易量。
兰田村燃起的“信息之火”、“智慧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用信息手段装备农业,用信息资源服务农村,发端于最基层、最草根的“兰田模式”具有强劲生命力,推广开来不得了
网络世界深不可测。类似“世纪之村”这样信息平台上,可以延伸出多少功能、上演多少好戏呢?了解网络的人知道——无限。
除去电子村务和电子商务外,“农村信息服务”功能模块具有超大规模信息流,涵盖了“三农”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教育、村官家园、农村档案、乡村旅游、乡村文明、一村一品、合作组织、文化娱乐等等。可以说,只要农民需要,“世纪之村”都能做到。现在尚不能做到的,通过功能完善也能做到。
举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各级政府出台的大量强农惠农政策,如果网上有专门页面进行解读和指导,农民直接去查去看,就不再怕“歪嘴和尚念歪经”。像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数额多少、何时发放,怎么发放到农民手里,自己去取还是上面送来;如果能够借助“世纪之村”平台延伸到乡村的信息点,实现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能够防止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可以省去基层政府许多麻烦。
潘春来说,如果泉州市政府委托我们做一项民意调查,或者发放一项政策补贴款,一天时间就能做到。
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更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依托,否则不论经济发展到哪一步,传统农民依然是传统农民,分散的小农依然分散,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能充分惠及农村、农民。
当前正是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发展的有利时机。专家认为,应在国家层面,对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进行统筹规划,构建一个更宽范畴的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平台。泉州市副市长洪泽生认为,政府搞网站,投了很多钱,效果不一定好。“世纪之村”解决了政府想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借用。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一体化起来,不得了。
“世纪之村”的创新之举,引起政界、学术界和IT界的高度关注,原因何在呢?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批示要“深入调研,总结其普遍性的经验,示范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2011年,农业部多次派出调研组赴兰田村,从不同业务层面调研总结“世纪之村”的经验做法,11月份正式授予兰田村为全国首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赴兰田调查后认为,这个服务平台发端于最基层,具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的最初设计和强烈冲动,而且注重运用科技和信息改造传统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农产品、工业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建设“智慧新农村”的新路。
发展农村信息化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广阔分散的乡村形成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模式。各地农业部门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探索中的“兰田模式”,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金钥匙,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瓶颈,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带给人惊喜、震撼和信心”。
“世纪之村”将电子村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融为一个整体;它“较好地协调了信息员、生产者、销售者、运营商、金融系统之间的关系”;它“具有投入成本低、使用简单、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公益支撑等特点”;它走出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实现多赢的成功模式;它很草根,所以生命力很顽强。
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说,用信息手段装备农业,用信息资源服务农村,已经探索了20年。“世纪之村”小平台具有大内涵,融合度很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世纪之村”扶持力度,发展方向上应该向农产品营销、电子农务倾斜,深入挖掘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细化商务流程设计及运行机制创新,重点提升推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组织化方面的功能。
泉州市成立了由组织、农办、科技等近20多个部门组成的农村信息化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实施方案,列入市委、市政府200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南安市,市长担任推广应用小组组长,强力推行。
有专家说,“世纪之村”不需要复制,推广的重点应放在扩大平台的应用范围。按照潘春来的设想,今后5年要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二的行政村。
农村是一个广阔空间,是各项产业的聚合体,是各项公共服务的综合体,农村信息化没有边界,可以跨越行政边界走向全国。当全国所有村庄联网的时候,农村管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将统统驶上信息高速路;农业的增长方式,农民的收入方式,整个农村社会的管理形态,都将为之改变。
潘春来这样描述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模式:“农民家里有几亩地,实行网上订货、拍卖。要求种什么、怎么种,完全听订户的,订户在电脑上遥控监督,收获后产品全部拿走。”
“信息书记”潘春来所导演的童话故事,好戏连台;埋藏于他心中的梦想——“用智慧创造新农村”,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没有新型农民就不会有真正的新农村建设”,潘春来上任伊始,提出“要扶村,先扶人”的理念。
2006年他自掏腰包,建起了半公益性质的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设有专职教师150人,常年聘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优秀教师兼职授课。5年来,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组织专题活动、参观、调研1120批次,参与人数逾5万人次;培训了大批农村信息员、农业技术员,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新农民教育基地。
潘春来说:必须用新思想、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所以要建农民学校;必须用新思路、新举措建设新农村,所以要搞信息平台。
潘春来是一个智者,集民间草根智慧、现代商业智慧、传统文化智慧于一身。尽管只有初中文凭,他的思想深邃难测。许多到兰田村考察调研的领导、专家不解:“一个村书记能有如此多创意,令人诧异”,“确实很不简单”。女儿潘梅玲说,爸爸的房间里全部是书籍,家人动不得;如果借阅,必须按期归还。
一个智者,当然会有创智之举,要做别人想不到、做不成的事情。潘春来有一些“口头禅”:你说对吧?你相信不相信?你同意我这个观点吗?许多的问号不需要听者回答,其实是感叹号,因为他说出的话、作出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评价“他有明确的志向、毅力和魄力”,解决了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说:“世纪之村,童话一般的案例,因为一个人的热爱,就有了学院派的味道和史诗般的英雄色彩。”
由潘春来导演的、世纪之村童话故事还包括以下两则:
大角牛——中国版的“米老鼠”。世纪之村集团公司办公楼每个宽大的房间内,“咔咔咔咔”有节奏的声音四处回响。不同的团队和方阵,有网络平台操作员,还有卡通动漫创造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近距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落户最基层乡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完美结合,让人有一种自豪和感动。继《小牛向前冲》(2009年央视“大风车”栏目播出)之后,集团所属福建派乐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第二部力作《小牛当家》,总时长400分钟,投资2000万元,已经杀青,即将首映。小牛卡通形象及动漫衍生产品,已成为“世纪之村”另一重要品牌和经济增长点,中国乡村动漫产业从兰田起步。
闽菜产业研发。集团投建的阿庆伯饭店,位于兰田村头、307省道旁,今年9月才重新装修开业。2000平方米的建筑风格传统,店里的陈设古朴典雅、不事张扬,就像孕育于潘春来心中的另一个梦想一样:“全国八大菜系中,闽菜已敬陪末席。这不正常,以选料细腻、味美鲜汤等为主打的闽南菜系,恰恰应该引领健康消费时尚。”闽菜怎样出新?从传统闽菜和乡村农家菜中重新筛选,参照顾客点单率和网上投票率,确认新的闽菜大单。建设中的闽菜产业及文化链条,包括食材基地、食材产业集群、全新的闽菜街区、物流配送中心,培训学校等众多子项目;还要帮助农民增收,避免农产品的盲目种养。
不管心有多高、路有多远,要坚持一条宗旨:服务“三农”的理念不能变,不能偏离这一点。潘春来说,自有人类以来,追求健康、快乐、长寿,是永恒的生命模式。工业品不断更新换代,农产品亘古不变,农产品是“万岁产品”。“三农”事业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可忽视。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问:“2004年的那个春天,你为何舍弃红红火火的个人企业,回到村里来?”潘春来说,很难给问者一个信服的回答,“有小时候吃不饱饭、读不起书的经历,再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精神境界,人可以活得超然,应该回归本性。不需要唱高调,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里(注:清末巨商,瑞蚨祥掌门人),有一首《踏莎行》的词:“疆域辽阔,商机无限。关山重重路三千,驼铃不辞塞北雪,帆影流连江南烟。粜东籴西,汇北兑南,经世济民两肩担……”潘春来十分喜欢。兰田村村委会门口,贴着一幅对联:励精图治报效社会,笑对人生洞达无极。
潘春来的名片上,印着“世纪之村——潘春来村长”,寓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