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京德农育种步入科学管理快车道

网友投稿  2011-12-19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宋逊风

    2011年,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实施人才战略,从国际跨国种子公司引进了一批“洋博士”、“洋专家”。近一年来,北京德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最近,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科研育种情况,突出感到北京德农近年来积极汲取国际种业先进经验,加大改革科研机制的力度,使公司育种步入了科学管理快车道。

     整合资源规避重复

    北京德农董事长总经理于艳杰对记者说:我们国内大的种子企业有一个明显的“通病”,就是旗下的各个育种中心、试验站、课题组,基本上相对独立、各自为战,都分别在收集大批育种材料、选配大量组合,其中大部分材料雷同,大多数劳动重复,有差异性的创新点极少;要加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彻底改革科研机制。

    针对这种“劳民伤财”的旧机制,北京德农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以育种目标为导向,整合全公司的育种资源。即从公司总的育种目标出发,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公司下属的各个育种中心的分支育种目标。变过去的自下而上的汇总,为自上而下的分解,使每个育种中心的研发任务明确,目标集中,有效地避免了过去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根据国际育种前沿趋势,北京德农首先明确了玉米育种方向,确定了在保证产量的条件下开展机械化育种、抗逆性育种以及营养高效利用育种的育种方向,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育种工作。各育种中心根据公司总的育种目标分别确定了本中心的分目标,不仅避免了重复,还提高了效率。譬如公司的黄淮海育种中心选育的“德单1022、1023、1025”已进入2011年区试,2012年将有2个组合进入第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

    矩阵式科研管理

    北京德农比照国际种业管理方式,结合本公司科研育种实践,深刻地感受到大的种子企业要保障研发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矩阵式管理。北京德农主管科研的副总经理孙占勇博士介绍说:过去各个育种中心的育种目标是中心主任负责制,现在每个育种中心既设立育种负责人,还设立行政负责人,双向管理。育种负责人主管育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负责人主管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工作;员工的考核由过去的一个人负责,变为由技术和行政两个人共同考核,避免了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化。

    以前自交系的培育和新组合的筛选都是由一个组负责,往往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现在由育种组和新成立的试验组共同承担,育种组负责新自交系的选育和新组合的配制,试验组负责新组合的筛选试验,产品的晋级由育种组和试验组共同决定,实现在新组合筛选过程中的分权化管理,提高了试验评估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为研发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流水线育种模式

    北京德农对照国际种业的先进育种模式,找出了国内种企的弊病:企业选育新品种,都是靠育种专家的“经验育种”,种质资源都掌控在育种专家的手里,影响公司研发持续稳定发展。怎样才能把育种专家脑袋里的资源摆在公司的桌面上?

    北京德农实施了“流水线育种”模式,即按照育种流程,通过数据库,把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统统整合起来,每个部门仅完成一个育种环节,大家共同完成一个育种系统工程。自主研发的“德农5号”玉米品种就是按照流水线育种模式培育出来的,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育种目标,常规育种组成员提供育种材料,单倍体组成员利用单倍体技术培育自交系,商业组合组成员负责配制新组合,试验组成员负责新组合的筛选,产品组成员负责品种的区试和审定,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科研团队作用。

    全方位多渠道研发

    北京德农科研育种紧跟国际育种方向,在自主研发新品种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及品种开发。他们的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加倍和鉴定,已获得有利用价值的自交系1000多份,并已经有10多份骨干自交系进行了广泛测配和组合鉴定,目前参加国家、省级区试、预试品种中的部分自交系即是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的。该公司利用分子标记将公司的种质进行了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并开展了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德农公司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国外公司合作,开展转基因技术的科研攻关,向公司玉米自交系中导入了抗虫、耐除草剂双抗基因,此项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北京德农在巩固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同时,还开辟了新的产品线及市场,成立了小麦事业部,拟投资5000万元,建立3个小麦育种中心及3个小麦种子加工中心。在发挥早晚稻研发优势的基础上,他们还同科研单位及种子企业合作,开展中稻的研发,开发南方的水稻市场,进一步拓展公司的研发领域,延伸了产业链。

    目前,北京德农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种体系,作物育种范围广泛,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棉花、马铃薯、牧草等。他们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划,对公司科研、试验进行网络化布局,现有玉米育种研究中心6个,水稻育种中心、向日葵牧草研究中心、棉花育种中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公司育成的品种均处于领先水平,现已拥有玉米国审品种10个、省审品种38个,向日葵国审品种10个、省审17个,棉花国审品种5个,小麦国、省审品种各1个,水稻省审品种2个,饲用作物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2个等系列品种。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9/17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