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座牌坊一个故事

网友投稿  2011-12-17  互联网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许国石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年间的进士,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殿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了。

    歙县现存的明清两代的牌坊甚多。但多座牌坊集于一处,成为了一个群体,却只有棠樾一处。

    棠樾牌坊群是棠樾村鲍氏家族经明清两代而建成。“棠”是棠梨树,“樾”为两树交荫之下,“棠樾”意为棠荫之处,村名由此而来。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至明清,一直绵延了八百余年。该村的鲍氏是一个以“孝悌”为核心,严格奉行封建礼教、倡导儒家伦理道德的家庭。自宋以来,这个家族中曾出现了许多忠臣孝子和节妇。孝、忠的事迹则尤为突出,同时,这个家族又是地域文化的旺族,以富商大贡众多而闻名于世,历史上出现了“上交天子,藏镪百万”号称江南首富、显赫一时的大徽商鲍志道。显赫的家族创造了显赫的牌坊,牌坊群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明代的三座,清代的四座。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歙县多牌坊,这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和程朱理学的发源、影响有着渊远流长的关系。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其财力左右国家经济命脉达三百余年之久。朝庭对徽商当然刮目相看,恩宠有加,徽商于是进入了“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发展轨道。

    昔日,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今天,一座座牌坊依巍然屹立,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王克强)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7/17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