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立足“三农”谋发展城乡联动促改革

网友投稿  2011-12-13  互联网

    通讯员 胡志勇 谭文柱 本报记者 徐恒杰 袁赛男

    编者按:

    近日,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自觉性和领导能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第一期“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研究班”举办了研讨会。 37名学员围绕如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本报将学员的部分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方略。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各地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进行着生动的实践和探索。当前,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牢牢把握城乡发展的重要机遇,深入解剖各具特色的实践样本,系统总结探索创新的成功经验,科学构设未来发展的战略路径,必将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三化”同步、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带来诸多的启迪、借鉴。

    科学定位,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机遇

    随着城乡之间贫富差距悬殊的日益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与会学员一致认为,能否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机遇,扎实、稳步、有效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海南省海口市政协副主席林甫肄: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加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当前,只有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上着手,构筑统筹城乡、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从全局上、根本上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只有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共农八师石河子市委员会党委常委、副师长庄建武: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社会和谐共融。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创新城乡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州党委常委巴德玛拉:通过在浦东干部学院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必须通过改革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城乡关系,调节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崭新格局。一是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二是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是加快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市场发育;四是培育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

    重庆市江津区政协副主任罗明: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凸显化。几亿农民工候鸟迁徙、两栖生活;农业低效、农村落后、农民增收长期乏力,城乡差距扩大;城乡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匮乏与浪费同在,“三化”建设受阻,生产力得不到发展。所以,中央高瞻远瞩,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三化”建设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这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确立社会主义优越性,平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县长康晓剑:我们国家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在我看来要想克服矛盾凸显期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险,一个根本性的方法就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抓手,将乡村的发展纳入区域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建立城市与乡村之间开放融通的发展机制,构建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趋于均等的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这可以实施“四步走”战略:第一,城市通过新型工业化扩大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发展的空间,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起点;第二,通过城市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配套创新和改革,使进入城市人口及其家属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三,“三个集中”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谋求社会资本、财政资金和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这是统筹城乡高效有序发展的关键;第四,为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提供全面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现代化,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

    合理规划,不断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新布局

    统筹不是统一,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才是这个世界和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最美画面。研讨会上,不少学员认为,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任务,要让城市更城市,让农村更农村,那么,科学规划、不断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新布局就显得至关重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政协副主席冯德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在这方面成都市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科学规划为引导就是必须构建城乡一体的科学规划体制机制,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保证城乡一体化按照统一的布局、涵盖的各个领域、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及推进的次序等,沿着科学的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北京市农委副主任张贵忠:过去的规划都带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体制特征,城乡分割,产业间分离的局限较为突出。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坚持规划的高标准、高起点。面对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北京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必须要与首善之区相适应。二是在农村产业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三是要体现产业发展的全面性。依据北京郊区的区域分布特点,使农村产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同步发展。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为华:在推进城乡统筹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必须以城市化带动城镇化,统筹城乡建设。必须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从而统筹产业发展。必须以社区化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统筹社会建设,围绕市县产业聚集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开展城乡社区对接互动活动等。必须以市场化推进农村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化,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服务。必须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四川省达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中华:统筹城乡发展不能盲目赶超无序发展,必须要有城乡一盘棋的规划。一要更新规划理念,准确把握“产城一体、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把三化联动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城乡统筹布局。二要强化规划统筹,坚持产业与城市、城镇与农村、主体与配套同步规划,相互支撑,把总体规划同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配套衔接,形成有机整体。三要做到没有科学规划,大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上,形成了的规划就要严格执行规划,坚决避免一任领导一套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一届接着一届就要坚持干下去,以规划统筹发展。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正在由点到面,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先行先试的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绩。但中国区域范围大,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更大,即使在一个行政区域内,近郊、远郊和边远农村地区的差距也很大。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如何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也成为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话题。与会学员们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

    湖南省委接待办党委书记熊剑勇:发达地区的经验只能“望洋兴叹”,并不能“拷贝”和“移植”。要想逐步推进这些欠发达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当务之急是要从化解这些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因素做起。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对老、少、边、贫地区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强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要因地制宜,明确功能划分、产业布局、工作重点和考核指标,宁可放慢速度有序推进,也不能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三是要逐步把务工人员纳入发达地区“国民待遇”范畴;四是要切实把建设现代田园农村作为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出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韦祖汉:对广西这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最紧迫的工作。一是统筹农业产业规划,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地区产业的整体优势和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按照现代农业基本要求和特征创新经营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三是依托自治区政府出台的万元增收工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壮大广西甘蔗、桑蚕、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

    河南省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先锋:南阳市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新型中小城镇的快速有序发展引领带动辐射广大农村,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之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选择。也就是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头并举”,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位一体”,实现城与工、城与农联动发展。尤其是要抓住筹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机遇,全面实施中心城市振兴工程,全力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辽宁省本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福泰:本溪市是以野山参为主的千余种中草药名扬海内外。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战略,在沈阳与本溪两市的结合点上(本溪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中国药都,建设沈溪新城。主要措施: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二是当地农民向沈溪新城集中。三是公共服务向新城中心集中。截至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生产能力可达千亿元,沈溪新城的架构已全面拉开。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宝笑平:怎样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来解决牧业、牧区、牧民的问题,以使牧业能够持久稳定的发展?结合我所从事的商务工作业务,我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市场体系建设也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一要加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二要提升农产品、贸易市场质量和水平,把农产品销售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三要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农超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促进农民增收。四要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五要推进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六要推动建立更广泛和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管委会副主任赵忠: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其农业的地位、功能和发展方向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因此,我们遵循“做活沿海文章,发展生态农业,壮大特色产业”的思路,以建设沿海都市型农业为目标,以“产业带、物流网、科技园、生态区”为发展平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功能多元化、结构高效化、技术高新化、经营产业化,基本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刁学锋: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由于我国各地经济、人口、自然条件不同,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有两条经验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他们的利益;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尽量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副主任郭小明:城乡统筹发展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认识上把一体化等同于实现城市化。二是在方法上照搬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三是在步骤上超越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受制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此,我们必须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先易后难、逐步解决,不能用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来解决现实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统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倍。如何使农民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增加3.2倍呢?城镇化效果最明显,是主要途径,但有重大制约。需要重点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效果排第二,利远大于弊,要积极推进,但存在增长上限。城市反哺农村,现阶段实际效果有限。考虑农业的公益性,必须加大力度,同时也要科学决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城市周边农民效果明显,但对远离城市的没有效果,地区差异大。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巡视员乔云:应将林业作为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务必抓实做大。一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的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二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有人的地方要有树,让人多的地方树更多;三要建设和保护生态,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四要发展林业产业,为农民增收添砖加瓦;五要落实林业政策,将国家和地方的林业补贴政策到户到人,让农民在经营和保护林业中受益。

    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方波:信阳作为一个中原城市,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城镇,注重内涵式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促进农村全面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县城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培育全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县城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县城经济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城乡一体化政策制度体系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推进“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工业、农业,涵盖城市、农村,工作头绪繁杂、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和动力源泉,通过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思路,成为了学员们的共识。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庆坤: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一,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关键是要纠正征地中存在的注重效率忽视公平的问题,将土地收益更多地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第二,放活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第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二是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三是要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合、资金整合的工作机制。第四,重视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可持续耕作技术;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让有限的农业用水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郭宝平:统筹城乡,土地很可能是撬动的杠杆。我认为关键有两个:一是必须下决心把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农村、农民,用于农村现代化,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抓手;二是必须加快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建立起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机制,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基本的机制。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张世峰:要逐步放开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户籍限制,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范围。也就是要使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城市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的权利。同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扶持,真正建设“和谐社区”,从而建成“和谐社会”。现在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在城市的违法、犯罪现象比例较高,社会因素,身份歧视、生活艰难等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这是我们不能忽视而必须注重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张扬: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就要通过扫除制度障碍,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纳入公共服务议事日程。首先,政策以需求为驱动,根据当前和预期的移民趋势对能力需求进行评估,并在特定的国家背景下确定优先事项。同时,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流动迁移人口需求,体现人性化理念。把人口迁移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要素交融的复杂现象,统筹考虑劳工、健康、发展、安全、人权、融合、环境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政策。因此,政策需要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和灵活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三化同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当前,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转型发展的主旋律,统筹城乡发展是同步推进“三化”系统方法的集合。研讨会上,与会学员们一致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就要以“三化同步”为重点,通过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来努力实现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孙林: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特别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关乎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更是关乎城乡每一个居民生活质量的最大的生产,是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社会大生产,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和投入,必须在现代农业发展术有专攻上下工夫。一是制定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各省市县制定配套规划,将现代农业发展真正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把现代农业建设真正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二是要成立现代农业建设专门机构,确定专门人员,专攻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建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特别要下决心加大国家和地方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项财政支持力度,把新增财政收入的部分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统筹集聚资源,解决现代农业规模生产的土地流转和必要的配套建设用地等问题。四是加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信息、大市场体系建设。五是研究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六是建立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江苏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元慧: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用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统筹城乡粮食发展规划。必须确保耕地面积,严格控制红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粮食安全的基础。结合各地粮源优势,扶持各类粮油购销、储备、加工等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统筹城乡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防止重城轻乡,缩小城乡差别。三是统筹城乡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产销区各具特色、城乡市场共同繁荣的市场布局。四是统筹城乡粮食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城乡各类粮食流通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保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为华: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统筹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建设,强化水利、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以城带乡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泽辉:近几年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农业发展,用市场引导农业,用创新引领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步转型升级,从效益农业到高效生态农业,到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符合我国农业现状,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此外,产、学、研相结合,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资本流向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与土地流转等,实现农业产业化,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

    人才培养,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又需要农业的现代化去支撑。现实的问题是靠谁去发展现代农业?靠谁去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城乡互动的主体是谁?关于农村人才培养问题,也成为了此次研讨会的焦点。不少学员认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要特别注重培养劳动力技能,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在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鼓励各类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府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目标,让适龄少年儿童都上得起学,不失学,不辍学。

    财政部农发评审中心副主任韩国良:只有将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劳动力才能实现稳定转移和就业。国家应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青年的技术教育,甚至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强迫农民每家每户必须有一名适龄青年接受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否则,农村劳动力若没有一技之长,即使转移到城里,也不可能在城里长久发展。

    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陈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第一,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会绝对地减少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增加农民人均经济收入。第二,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些劳动力通过在外务工增长了知识,提高劳动技能,返回家乡后又影响和带动周围一大批群众,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第三,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条件。第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村生态环境减轻压力。第五,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进一步开发和开放的重要内容。

    统筹兼顾,大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要素总是向高回报高效益的产业和区域配置。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就不能将建立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的任务简单地交给市场,而应当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研讨会上,不少学员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纷纷献策。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政协副主席冯德胜: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资源要素更容易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许多“市场失灵”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目标。这也是中国特色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陕西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刘红春: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顺序。排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具体顺序:一是道路、桥梁、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子女上学费用与农民就业问题。三是减轻医疗费用问题,大病免费,小病花钱。四是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问题。

    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鲁玉: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一是强化财政保障责任,突出不同时期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积极谋化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实施财政激励政策,调动各级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三是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四是转变财政理财方式,建立城乡统筹发展多元化投入格局。五是健全财政保障制度,提高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非常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政府重视不够,投入少。二是农村地区居住比较分散,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比较大,资金需求大、投资效益差。三是教师、医生等人才短缺。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应坚持政府主导。要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将其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

    河北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省农办副主任李俊岭:在推进“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县级党委可以安排一名常委担任或兼任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这样就可以理顺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农工部门职能作用,增强“三农”工作的“话语权”,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向“三农”倾斜,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复新:如何来积极有效地推进本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我认为,首先,党政主要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作为分管领导,应该做好上下沟通,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其次,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党政各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协作配合抓推进。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受益主体是农民,所有措施都要了解农民需求、尊重农民意愿,真正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保障均等化,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推进落实。

    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王文杰: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提高筹资水平,改善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主任朱锡生:公益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弥补市场职能缺失的公益组织,可以通过项目共同执行各项扶持政策、投入和社会保障制度,动员社会慈善资源,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满足公众多元需求,不断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力量。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3/17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