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感动留在百姓心中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05  互联网

    本报记者 赵广飞

    11月19日,“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第三场“三农”人物面对面走进富饶的鱼米之乡——江苏省泗洪县。

    CCTV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到今年已是第七届。今年的面对面形式较往年有所创新,更好地突出了“三农”人物和“三农”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的讨论,全面展示了候选人的风采和思想。本场面对面候选人是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全国农技推广标兵朱庆来、全国水利技术能手黄勇、粮食种植大户张显。

    丰收写在大地上,感动留在百姓心中。4位候选人都有闪耀的光环,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为了研究玉米育种,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一次次往返于海南和河南之间,48年里度过了94个夏天,过着“候鸟”一般的生活。南繁北育,把玉米育种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他共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培育时间长达19年的浚单20目前已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2009年,鹤壁市国家粮食丰收工程玉米万亩核心区的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这一纪录目前尚未被打破。老程说,1987年母亲去世时他在海南育种,2007年老伴去世时他在甘肃育种,成为他这辈子心中最大的痛。女儿回忆说,从小到大,父亲只给她买过一个书包。对家人近乎“吝啬”的老程,对事业却极度慷慨。他每次都把获得的奖金、专利费悉数捐出,累计达700多万元。

    不久前,电影《丰年》在全国首映,电影中主人公的原型人物就是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标兵、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农机站站长朱庆来。从1998年起,每年“三夏”,朱庆来都要带领合作社的机手们进行大规模农机跨区作业。如今,入社农机户达到320余户。每年跨区作业,每位机手可获得5万~7万元的收入,但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朱庆来自己却没有一台农机。他说:“我要是买了收割机,就不能专心为农机手服务了。”现在,他每月的工资刚由七八百元涨到3000元。朱庆来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打两针胰岛素,需要多休息,但麦收期间,他总是跑前忙后,一天奔波几百里地。他特别难忘2003年的春夏之交,当时,大儿子正患白血病住院,老朱原本答应陪在儿子身边,但为了农机手能安心作业,他忍痛率队出发。在外地,他收到了大儿子不幸去世的噩耗。

    1981年,20岁的黄勇走进江苏省如皋市农田水利实验站时,还只是一名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工人。当时,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针对的主要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对于南方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却不实用,且投资大,操作复杂,耗电量高,节水不节能,农民们并不认可。经过8年时间300多次实验,一种不消耗能源、无需人工值守的稻田水量自动控制系统终于由黄勇研发出来。这一装置可根据稻田中的水位自动调节灌溉量,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8亿立方米,相当于18个西湖。凭借多项专利技术,昔日的高中生成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0年前,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张显只是黑龙江三江平原上的一位普通农民。多年来,他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模式,培育出了绿色和有机大米、杂粮,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北显”;他的大米、杂粮等系列产品打入了香港及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现在,他指导并管理着1万多亩黑土地,让1500多家农户增产又增收。2010年,张显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大米炼油厂,水稻从种到收再到米糠研发利用及大米包装零售,张显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增收超过1亿元。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5/17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