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选好一个村官造福一方百姓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03  互联网

    编者按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需要广大农民拼搏进取,更需要选好一个群众拥护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不仅应“做给群众看”,还应“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老百姓不仅要“富钱袋”,还要“富脑袋”。裴寨村充分发挥农村能人作用,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在加强基层组织、解决农村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给人以启迪。

    本报记者 李永生 李丽颖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地处太行山区,曾经9年选不出一个村主任,曾经因为收成不好村民集体上访,曾经是“穷”得出名娶不到媳妇儿……这些“曾经”,记录了裴寨村艰难发展的历程。短短6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小山村发生大变化,内在动因是什么?本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访组日前来到裴寨村探究缘由。

    旧村变新村:选准带头人,面貌大不同

    “没有村干部,老百姓最吃亏。”这是村民裴龙爱的切身体会。从1995年起,村委会3次换届,150多户、590多人的裴寨村愣是选不出一个村主任。村里有三派,互相较劲,生怕哪一派的人当了村干部而自己吃亏。村里人心涣散,发展的事没人管。2005年前,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住土坯房,走泥巴路,喝地窖水。

    改变源于2005年。裴寨村第五次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民把“安居乐业”的梦想寄托在人品好、致富能力强的裴春亮身上。选什么样的村官,大家心里自有一杆秤。村民马春英说:“大家都选春亮,是因为他只出钱、不捞钱。”

    裴春亮是裴寨人,从小家境贫寒,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他家遇到种种不幸时,在乡亲们帮助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先富起来的裴春亮,对村民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从1999年起,逢年过节,他都要给村里贫困户送米送面、送油送钱。村里修马路、建学校,每次捐钱都少不了他;孩子上学、家人生病,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会解囊相助。

    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的裴春亮,不但不捞钱,还给村民建新房。村里一个山头被削平,建起了160多套排列整齐的连体式两层深红色小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裴寨新村。55岁的裴全生说:“除了不花钱就住上楼房,村里建了卫生所、幼儿园、健身场,还有便民超市、休闲绿地,学校、浴池马上就建好了,是名副其实的新农村。”

    今年11月29日,裴寨村进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449位村民投票率100%,出差在外的裴春亮以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村民们说,春亮见识广、人缘好、有魄力,能为老百姓办好事,不选他选谁呢!他当村长,俺们的致富路会越走越宽。

    穷村变富村:跟着党员干,致富有奔头

    穷,是裴寨人记忆最深的一个字。“不能让村民住进新房喝稀饭,得个个有活儿干,家家有钱赚。这样,长久的好日子才会有保障。”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协商、考察,筹资建起日产4500吨的春江水泥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参股,吸纳200多村民就业。

    2010年3月,裴寨老村拆迁改造平整出600多亩土地。裴春亮说:“同样的地,只种小麦、玉米,村民收入不高,要发展高效农业,加快致富步伐。”为了引领群众发展大棚,村里提供材料、协调资金,聘请专家传授技术。

    今年初,裴龙珠、王秀梅夫妇承包了一个2.5亩的蔬菜大棚,西红柿品种是村里帮着选的,村里请的技术员两天来免费技术指导一次。王秀梅说:“一年能种3茬,第一茬卖了1万8,第二茬卖了2万,估计今年赚5万元没问题。”目前裴寨村已建起170座大棚,解决了就业和增收问题,种出的黄瓜和西红柿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第二期日光温室大棚也正建设中。裴龙珠说:“等建好了,我要再包两个棚,日光棚效益更高。”根据规划,未来以裴寨村为中心,将建设5000多亩高效农业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长1500米、宽50米的裴寨商业街初步建成,已有50多家商户入驻。商业街西侧还计划建几个高效低碳无污染企业。裴春亮说,裴寨村的居民是“在路东农田当农民,在路西企业当工人,在公路两旁当商人,住进社区就是市民”。

    裴龙爱说:“好干部也是生产力,跟着党员干,我们就有奔头了。”

    怨气变和气:带着群众干,民生连民心

    记者来到裴寨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民笑容满面,对生活充满自豪和希望。

    裴干说:“几年前,村民还满肚子怨气。”这怨气,来自对生产生活现状的揪心。比如说水的问题。因为缺水,家家修水窖,存雨水。地窖水存久了就会生一种“磕头虫”,人喝了易得病。村里只有一口老井,大家为了吃点干净水,排队时经常起争执。

    化解村民的怨气,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村里请来施工队打井,用到第8个钻头,打到530多米深时,水终于出来了。80多岁的裴礼老人,顾不上水里还带着钻井机的油污,“咕噜”就喝了一大碗。世世代代困扰裴寨人的饮用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村里最高点,有一个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田心池”。全体村民齐上阵,用了两年多时间,从百里以外的水库把水引到“田心池”,铺设11公里暗道实现了自流灌溉。裴寨人终于种上了“水浇地”,附近村庄5000多亩地也跟着受益。“田心池”第一次放水浇地时,田埂上站满了人,很多人抹起了眼泪。

    裴春亮说,“村民是最善良的,你干实事,他就真心支持你。”如今在裴寨村,只要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公共工程,村民参与热情都很高。村里的公共卫生都是村民自发打扫,不需动员,不用花钱。

    旧俗变新风:治村新理念,共建文明村

    漫步裴寨新村,有很多标语或写在墙壁上,或刻在石头上。例如,“我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我是新村民,崇尚文明,勤劳致富”,“孝不是明天之事,是今天的事,是现在的事”,“金相邻、银亲眷,邻居好、赛金宝”;在新村居民楼前的绿化带中,立有16块石头,上面分别刻着“善、孝、德、贤、博、学、勤、思、和、美、安、康、乐、顺、福、旺”……这是有裴寨特色的村庄文化,是村“两委”班子一字一字推敲、感悟出来的,目的是不能让村民只重视物质利益而忽略精神文明。裴春亮说,“精神层面的东西最持久,我们要把这些道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乡亲,让大家慢慢地感悟和提升。”

    在村委会办公楼旁立了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字:法德治村。这是他们的治村新理念,意在把提高村民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放在和发展经济同样的高度来抓。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裴寨人都自发捐款。村民互相帮助已成习惯,谁家有困难,其他人都主动来帮忙。村党支部副书记裴龙翔说,现在村里闹矛盾的少了,连两口子吵架都很少见。为什么呢?大家都想明白了,闹矛盾闹不出“金元宝”,把摆弄是非的精力放到勤劳致富上,不比干什么强?

    令村民高兴的,婚丧嫁娶的习俗也改了。以前为了撑面子,互相攀比,浪费严重,而今都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操办,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体现了时代新风。

    2010年,张村乡决定依托裴寨新村,按照“富裕、秀美、和谐、宜居”的目标规划建设裴寨社区,由11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组建。同年10月,裴春亮担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新社区的老百姓信心满怀:“我们终于找到发展的主心骨了。”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3/17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