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演员正在演出。
如果还只津津乐道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武汉您就有点过时了。那是因为,您还没听过何祚欢老先生的“汉派脱口秀”。作为备受湖北观众尊崇的表演艺术家,70岁的湖北评书大师何祚欢,在湖北评书的基础上,改良了评书以故事为主的体制,而加入以包袱和笑料为主新的桥段和和内容,从而创立了“汉派脱口秀”,一经问世,广受好评。
熟悉何祚欢的观众都知道,他讲故事总能从人们最熟悉的身边小事开始,引人入胜。“历史都是讲给今天的人听的。”何祚欢说。为了能够抓住现在观众的兴趣,除了用普通话说故事外,何老还会在老故事里加入新说法。不过,作为“最懂武汉的武汉人”,何祚欢讲得最多的还是发生在湖北的故事,全国观众也要跟着这个老武汉再次走进大别山、大洪山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汉派脱口秀”,了解和认识湖北评书。追根溯源,湖北评书历史悠久,源于宋代,最初在湖北武汉、沙市、宜昌等长江沿岸城市的土地上流传、发展。
湖北评书语言铿锵、韵律回旋,善于在离奇惊险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塑造玩弄权贵豪强于股掌之间的草莽英雄形象,每部书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类型的重要人物。湖北评书讲述风格幽默酣畅,语言流畅、华丽,描绘景物时常用韵律回旋有致的骈体,与叙述、对话时使用的生动口语辉映成趣。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类书目:一是根据演义小说讲述的“底子书”和在这种基础上加工发展的“雨夹雪”,如《三国》、《水浒》、《隋唐》、《岳飞传》等;一是艺人自编自演的“路子书”,如《王莽忠孝图》、《八门斗智》等。由于“路子书”是自编自演,艺人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如,促进了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没有扬州评弹、李伯清散打评书名气大,但湖北评书也算独树一帜。与一般评书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是口音上有所区别,因为湖北评书就是指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块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湖北方言甚多,各地口音略有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湖北评书逐步整理了一些传统书目,并上演了《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等一批新书,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短篇书目,如《智闯鄱阳》、《芒种喂马》、《挂牌成亲》等,使湖北评书得到发展。
湖北评书早期著名民间艺人童雪松、王丹普、刘维舟、夏秀峰被称为评书“四杆旗”,孝感何玉山、天门蒋春山、应城徐振山被称为评书“三大山”。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荣忠圣、陈树堂、江云卿为代表的荣、陈、江三大流派。李少霆吸取三派之长成为武汉著名评书艺人,沈邦寿的评书则善于营造舞台效果而深受欢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师承李少霆,他博采众长,将湖北评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在武汉电视台影视频道的《都市茶座》节目中还可以见到现场说湖北评书的身影。
在江城家喻户晓的湖北评书,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