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缩差共富推进“三化”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02  互联网

    本报记者 邓俐 刘艳涛

    重庆市永川区是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渝西川东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经济圈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更加凸显其区域中心的重大战略意义。永川也重新找到了在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中的定位。

    近年来,永川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4∶1,低于全国和重庆平均水平。作为承担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永川区,在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简称“缩差共富”)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永川区区长蒋又一。

    记者:城市反哺农村,前提是城市要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和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永川是如何增强城镇功能,为缩小三个差距构筑坚实载体的?

    蒋又一:缩小三个差距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经济工程和民生工程。在路径上,必须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在方法上,必须做好“加法”和“减法”,即: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增加收入;创新体制机制,减少农民,富裕群众。

    到2015年,永川城区人口将由目前的40多万增加到70万,城区面积将由目前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我们要实现城市规模、城市品质、城市魅力、城乡环境渝西领先。镇街兴,则永川兴;镇街强,则永川强。我们按照“分类指导、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统筹推进”的思路,明确镇街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壮大,以此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主要做了几件大事情:一是全面推进“千亿工业园”建设。力争到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突破2000亿元,建成全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建设国家级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示范区。二是建设区域性金融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打造永川商贸城等百亿级市场,建成100亿元级商圈、100亿元级市场集群、200亿元级商贸物流园区。

    记者:城乡差距在三个差距中尤为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永川的着力点在哪儿?

    蒋又一:到2015年,永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到2.2∶1左右。中部与北部、南部、西部片区镇街的人均GDP差距控制在1.5∶1以内。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跳出农业农村,必须以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有劳动能力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必须增加农业投入。一方面我们增加财政投入,打造农业园区、产业基地,通过园区带动、基地带动、龙头带动等模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重点打造10万亩“五间-何埂-仙龙”现代农业园区、2万亩十里荷香生态园区、3000亩特色种苗科技园区等园区;建设6个万亩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着力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实施“六个一百”计划,即三年内分别培育100个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林业经济大户、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大户带动中小专业户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沉睡”的资源变为农民显性的、恒久的资产,以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撬动了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我们开展了农村“三权”抵押业务,简化了贷款申请手续,完善了权益评估、风险补偿、资产流转等配套体系。这样农民的财产变“活”了。

    记者:到2015年,永川要实现农民转户进城26万人以上。减少农民对缩小三个差距意味着什么?如何保障转户农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确保社会不出乱子?

    蒋又一: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户籍制度改革与缩小三个差距有战略性的、内在的、结构性的关系。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壁垒,使得城市人群增加,农村人群减少,最终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永川在农民转户进城中,把重点放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上。坚持自愿原则,让转户的农民穿上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这是确保平稳转移的关键。同时,农民不脱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等“三件衣服”。作为配套措施,永川完成了22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推进40万平方米廉租房、22万平方米国有煤矿棚户区、2.6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和老城区2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通过构建以公租房为主,廉租房、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为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记者:城乡一体化是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尤为迫切。近年来,永川为“缩差共富”,打造国家级城乡一体化改革示范区,做出了哪些努力?

    蒋又一:近年来,永川尽最大努力、最大责任,大办民生,促进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永川在改善农民“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看病难”、“保障难”、“增收难”等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永川人的自豪。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永川的不懈追求。永川创造的“城校一体化模式”是中国职业教育第四大模式,农民职业教育学费全免,贫困生还有补贴,进校即进厂;实现每个镇都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到2013年在全市提前两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免除贫困家庭学前三年教育“保教费”;明年将实现农村高中全部进城、初中集中到重点镇、小学集中到中心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在城乡医疗一体化中,永川实现了每个村都有医生;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的镇村、社区全覆盖,老百姓的药物降低30%;实现了所有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

    为解决全区百姓吃上干净水的问题,永川投资1亿元,扩建原有水厂,可以解决城区50万人的吃水问题;投资5000万元收回乡镇水厂,并进行改造,确保乡镇吃水安全;投资1亿元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此外,永川在村村通公路之后,又村村通了客车,城乡交通一体化又得以实现。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2/17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