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育农机大户:望城遏制弃耕抛荒破茧之道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02  互联网

    谭铁安

    在湖南长沙的望城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民离土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加之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使有些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削减。特别是当地地处开发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因开发建设损毁严重,弃耕抛荒状况大有蔓延之势,已影响到农业生产发展。弃耕抛荒正在成为粮食生产乃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遏制弃耕抛荒,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一个实质性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是湘中地区的一个产粮区,现有耕地面积45.54万亩,农业人口47万人。由于属于省会长沙,项目建设开发较多,经济条件比较好,农民群众思维观念活跃。过去,“双改单”、直播、弃耕抛荒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望城区尝试用培育农机大户,引导土地流转,加强技术服务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实施,走出了一条遏制弃耕抛荒的破茧之道。

    以奖代补,加大投入

    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前提下,区政府建立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从2008年起至2011年上半年,区财政粮食生产专项投入达到1140.9万元。为了鼓励大户种植,区政府明确对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农户进行奖励,将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投向以机械化种粮的大户集中区域。2011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明确从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不少于35%的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大学生回乡创业代表、长沙二一集团总经理周怀,2010年筹资近1000万元,利用总体流转的6048亩稻田种植优质稻,在育秧、栽插、收获、植保、烘干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享受机具补贴、项目投入等形式,获得各种补助近200万元。

    培育大户,引导流转

    2011年,全区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家,500~1000亩种粮大户8家,100~500亩种粮大户12家,50~100亩种粮户40家。但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等问题,有些大户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还不成熟,对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确保种粮大户、联户、专业户、合作社等粮食种植载体的健康发展,区农业局积极组织开展种粮大户培训,采取“拉出去、请进来、相互联动”等具体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种粮大户的综合水平。为了提高种植水平,组织种粮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外地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区农业局请来省水稻研究所和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到种粮大户和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通过现场会、机械化操作表演示范等形式,为大户之间交流经验搭建互动平台。新康乡新河村种粮大户彭觉辉,2010年起流转土地2180亩种植水稻。当时,由于她流转的土地有些是靠天吃饭的高岸田,有些是冷浸低洼的低产田,种植效果不理想,2010年晚稻有300来亩颗粒无收。区农业局掌握这个情况后,组织专门人员积极上门服务,从品种搭配、机械化统防统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水利水系建设、改造低产田等方面提供支持。2011年,彭觉辉的早稻亩产达到435公斤,晚稻亩产达到465公斤。

    科技依托,联优联强

    望城区农业局在开展大户培育时,立足科技依托,联强联优,充分发挥望城农业科技资源发达的优势,通过技术培训,积极促进种粮大户与隆平高科、湘粮集团等粮食生产加工巨头的对接与联合,实行“订单”农业。新康乡种粮大户袁虎,2011年流转土地1134亩,在区农业局农机管理中心、粮油站、土肥站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测土配方实行机械化精准施肥,早晚两季喜获丰收。据袁虎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机械化生产,2011年可实现农业产值450万元,比上年增加50万元,同时使当地劣质低产田无人耕种的问题得以解决。

    扎实服务,推动升级

    通过大户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大户实行机械化稻菜套种、稻油套种等生产模式,既增加了生产效益,又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以农机大户培育为平台,望城粮食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产品品质得以提升,生产效益得以提高,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有效承接,2011年全区实现早稻种植面积37.76万亩,种粮大户亩产420公斤以上;晚稻种植面积38.9万亩,种粮大户亩产450公斤以上,亩均纯收入400元以上。“双改单”、直播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农机大户的培育,成为望城遏制弃耕抛荒破茧之道。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2/17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