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辉 本报记者 吴晓燕
“同一块地种玉米,人家能打1000斤,我的才800斤,经过专家测量土壤之后,发现我的地里是钾缺失磷过量。‘3碗尿素、2碗磷肥’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有农技员‘军师’,好日子不远了。”近日,甘肃省榆中县连搭乡石头沟村的示范户杨春发在谈到农技推广时感慨地说。
2008年,榆中县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为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该县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技人员培训。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技推广服务过程中,该县农技人员对农户逐户调查摸底,开展上门服务、定向服务。同时,积极推行让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三直接、手把手和面对面方式,并在完善已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户”等推广方式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将适时、实用、增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等推广到广大农户之中,为农技推广工作铺平了道路、搭建了新平台。该县农牧局局长张大胜告诉记者:“我们每一个技术员对应指导20个科技示范户,通过走访座谈、田间指导、调查问卷等多种渠道随时了解和掌握示范基地农户的需求,根据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工作计划,及时提供配套服务。”
据了解,为促进全县农技推广运行服务机制落实,该县全面推行了“县级主管领导包点抓样板,县级其他领导包片抓示范,县直部门领导包乡抓推广,乡镇主要领导包村抓重点,村级主要领导包地抓落实,技术人员包技术抓质量”的“六抓六包”责任制,同时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的尝试,采用自愿报名、效益挂钩、高级人才牵头等做法,每个示范点安排了1名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强将带领推广人员驻村蹲点,和参与技术推广的农民边试验边推广,改变了以往农技人员“领导检查时有人,农民咨询解决问题时无影”的状况。
“我们这些驻村农技员的目标是要做到‘种植一块成功一块,种植一点引导一片’,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好处。”驻该县小康营村的农技员李克胜感慨道。
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当地还依托项目示范区建设,在每个示范点建立一个农民科技培训田间学校,农技推广人员通过布置田园“作业”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看到了样子,知道了路子,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划定的科技型示范田内实现,使培训与示范相结合,提高对农民的培训质量,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榆中县农技中心主任张成荣说:“因为一些新技术、新品种运用初期有它潜在的风险,通过‘田间学校’帮助农户发现、分析、解决,遇到问题不过夜。还让农户掌握了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建立起了‘随问随答、随叫随到’的良性循环模式。”目前,该县已先后建成5个示范基地,培养了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技术推广工作中又一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