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平凡岗位做出崇高贡献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1-26  互联网

    栗秀荣

    女,山东高密人,1963年10月生,2008年入党,现任总参陆航部军人子女食宿站站长。出身于农村的她,1980年起就在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第二中学担任老师,1995年随军到部队幼儿园担任保育员。2001年调离幼儿园并负责组建陆航军人子女食宿站。

    李传新

    山东安丘人,大学学历,上校军衔,1966年11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8月入党。历任学员、机械师、干事、宣传处长,现任陆军航空兵某部政治委员,对陆航军人子女食宿站负直接领导责任。2003年被评为陆航局优秀党员,2006年被评为陆航部优秀党员,荣立三等功三次。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克立

    嘉宾:总参陆军航空兵某部政委 李传新

             总参陆军航空兵某部军人子女食宿站站长 栗秀荣

    今年冬季征兵工作从11月起开始实施。国家安全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对我们的军队,大众了解很多,但作为部队随军家属——新时代军嫂的现状关注的不多。其实,我们的军嫂为国防安全、军队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与我们对话的嘉宾,一位是总参陆军航空兵某部政委李传新,另一位就是来自山东高密,为军队后勤保障做出突出贡献、多次受到总参陆航部领导表扬的现代军嫂——陆航某部军人子女食宿站站长栗秀荣。

    主持人:军嫂这个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提到军嫂的事不多,80后、90后对军嫂知道的更少,先请李传新政委总体介绍一下军嫂

    李传新:军嫂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男性军人的妻子,是军人的另一半。她们当中有国家干部、教师,有发展民营经济的女能手,特别要说的是她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随军的农家女。她们舍小家,顾大家,支持国防事业;她们很辛苦,付出的很多,军功章上有军人的一半也有军嫂的一半。

    主持人新时期军嫂有哪些特点呢?

    李传新:现代的军嫂比起过去来说,各方面应该好多了。不用再挑着扁担千里寻夫,也不用跟着大部队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南北了。可是现代的军嫂依旧有着很多外人难以想象的困惑和烦恼,因为军婚的缘故,她们中的很多人放弃了心爱的事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陪着自己的爱人到异乡一切从零开始,默默承受着无数的困难和艰辛,在她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传统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坚强的传统美德,也能看到现代军嫂独立、自强、自信的当代精神风貌。

    主持人:说说你们那的现代版军嫂。

    李传新:我主管陆航部军人子女食宿站,就是由6位被孩子们亲切唤作“妈妈”的军嫂保育员组成的。她们的工作是负责陆航军人子女的上下学接送和中午食宿,日常做的都是些洗洗涮涮的家务事。可栗秀荣她们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十年,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为无数军人家庭解除了大量烦忧;她们拿着很微薄的生活补助,在艰苦工作环境中任劳任怨,为无数军人子女倾注了满腔深情。

    主持人:请栗站长介绍一下食宿站被称作“妈妈”的保育员。

    栗秀荣:我们几个姐妹多来自基层农家,我过去在山东高密的一个镇的学校当老师,随军到了陆航。听到需要照顾陆航子女的老师时,我就主动承担起了食宿站工作。这个陆航部军人子女食宿站是2001年成立的,已有10年经历。开办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家属院的一套公寓房、1张小饭桌、1辆人力三轮车、3名军嫂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陆航部子女的上下学接送和中午吃饭从此有了保障。我对大家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让他们放心。”成立之初,军嫂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骑着带篷三轮车接送孩子,每辆车上坐5到6个小孩,重300多斤,她们得使出全身力气才能把车蹬动,遇到恶劣天气,更是苦不堪言。三轮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送,又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接,每天两个来回。

    主持人:我听说军嫂中还有两名烈士遗孀?

    栗秀荣:是的,保育员陆艳杰是一名烈士遗孀,2001年她刚到食宿站时,她的丈夫在执行飞行训练任务中不幸牺牲,组织上专门给她安排了相对轻松的事业单位都被她拒绝。她强忍着悲痛,将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食宿站工作中。冬天骑三轮车接送孩子时,她怕扶不住车把,宁可冻得满手冻疮也不戴厚手套;每次做饭,她都费尽心思做到色、香、味、营养俱全。常年繁琐艰苦的工作使陆艳杰手腕和手指都骨质增生,关节疼痛难忍,陆老师却坚守了10年。另一名军嫂是烈士遗孀王海平。丈夫牺牲几年来,她一直只身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但到食宿站工作后,为了照顾好食宿站的孩子,她却时常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儿子不到十岁就得自己做饭洗衣。

    还有刘向珍阿姨是食宿站的一名老员工,现在已经退休。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有时候食宿站学生的父母因工作需要晚上接不了孩子,刘阿姨就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家里住,又给做饭又给洗衣服,还让自己的女儿辅导孩子的作业。军嫂王丽凤是一名陆航飞行员家属,婆婆因脑血栓卧病在床,但为了孩子们,她只能委屈自己的家人,每天由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后照顾奶奶吃饭。宋红燕和张然军阿姨是两名新同志,到食宿站后,负责几十名学生的饮食,刚开始拿着大铲子炒菜时,她们还真不适应,铆足了劲炒菜,几天后,她们手腕、胳膊累得生疼得贴膏药。但两位老师还是适应了,她们慢慢融入了食宿站的生活,孩子们也接受了她们。

    主持人:我听说军嫂们每月只拿着微薄工资在食宿站工作,每天辛勤地做饭、接送孩子、采购食品,大家没怨言吗?

    栗秀荣:我们每月一千多元的生活补贴,应该说比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还少,但大家没有人发怨言,都说这样生活才有意义,作为军人的妻子很光荣且自豪。小小食宿站只是军嫂中的一个缩影,做一个现代军嫂要负出的很多。我们都是社会大家庭中最普通的一员,但我们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军嫂这个称呼,我们往往要比其他家庭妇女承担更大的家庭责任和压力。但我们自己的亲人保家卫国,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值得。我们心系家庭,更愿把爱奉献给部队无数个家庭,为广大官兵解决后顾之忧。

    主持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来,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军嫂们的悉心照顾下健康成长,有的已考上了大学。这些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妈妈”的军嫂让我想到了延安保育院。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闻名的延安保育院那段特殊历史,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童年亦在此度过,保育院的老师们为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光飞逝,那个烽烟四起、战火不断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国家安全,百姓才安全。我们能有今天的高速发展,有赖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军嫂们爱家庭与爱国防,爱亲人与爱事业的完满结合又使我们的子弟兵能安心守好国门,军嫂们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6/17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