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德老人正在“玩泥巴”。
“捏泥饽饽,捏泥人儿耶,老头儿喝酒,不让人儿耶……”早年间,只要一听这曲儿,孩子们就知道,“玩泥巴”的老艺人又给大家送惊喜来了。家住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冷家庄村的黑陶工艺传承人叶广德就是这样一位给大家带来惊喜的泥塑老人。他的双手,让普通的泥巴获得了生命,有了灵气。
走进冷家庄村村委大院的一间陶艺展览室,屋内摆满了砚台、陶盆、瓦罐、砂壶、粗碗等这种造型的陶艺品,一件件或构思奇妙,或意味深沉,或千奇百态,或惟妙惟肖,质地竟然表现出金属、皮革、木材的特感,美轮美奂,让人顿生“意料之外”的豁然开朗。这些吐露着泥土芬芳、民俗气息的陶艺品,都是叶广德用当地泥土创作并烧制。看着它们,大家仿佛回到了童年“玩泥巴”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是早些年,这项黑陶工艺技术却险些失传。
冷家庄村和黑陶之间有解不开的渊源。相传永乐年间有一群制作黑陶的南方人在迁移的过程中来到冷家庄村,并定居繁衍,从此这门手艺就留在了这里。村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民就用村西的黄土和胶泥制作罐、碗、漏盘、烟囱等日常生活用品,然后运到集市或城里商店销售,陶器成为当时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土里土气的黑陶制品逐渐被瓷器、现代金属器皿所替代,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村党支部书记叶守坤感到惋惜,他说:“10年前,眼看着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手艺要失传,俺有点急啊!就找到村里仅存的对黑陶有研究的六、七个老艺人商量,咋样把村里的黑陶艺术制作继续发扬光大,做大做精?!”但结果令人灰心,只有叶广德愿意把这宝贝手艺传承下去,其他几位老艺人都不愿再做这又脏又累、“徒劳无功”、“没有前途”的活计。
这并没有令叶广德却步。“家有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叶广德坚信这句话。每年开春,叶广德和叶守坤就从老祖宗早年开垦的“宝地”里挖黄土、胶泥,经过晾晒、砸成细面儿、过箩去杂物、加水和匀、存放备用等工序后,接着在简陋的陶艺房中进行样品研制。后来,他们把笨重又低效率的陶艺制作机改进为电动机,大大提高了陶艺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泥中自有黄金屋,泥中自有千钟粟。”两位老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3年,青岛凤翰黑陶工艺品厂成立。清末“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祖籍胶州市三里河,因喜爱收藏、制作砚台,著就《砚史》。叶广德根据此书,制作了形式各样的砚台,以及一批仿古制作的精细茶具等黑陶工艺品。作品质朴的原始艺术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收藏者的关注。胶州市有名的古玩收藏家郭文阁表示,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三里河悠久的黑陶文化,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收藏。
如今,更多的人愿意去传承这门艺术,很多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都来厂里做艺术设计和制作,产品更是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各国。目前,67岁的叶广德仍然每天“玩泥巴”,亲自制作黑陶工艺品,乐此不疲。“没有泥巴,我只是个平凡的人;有了泥巴,我是个快乐的人!”他说。
(任献文 陈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