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生命唱响青春之歌

网友投稿  2011-11-25  互联网

    周军(右)生前工作照

    开栏的话

    在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在工作中,到处都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本报从即日起开设《道德之光》专栏,聚焦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彰显道德的力量和光辉。

    本报记者 李丽颖

    8年扎根偏远乡村,足迹遍布全镇100多个村组。

    一个普通的80后“大男孩”,29岁,正是最灿烂的年华,却燃尽年轻的生命,奉献给平凡的农技推广工作,奉献给他挚爱的“三农”事业!

    他就是广西容县六王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副站长周军。

    扎根在最偏远的乡村,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养殖110”

    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一个兽医药箱,进村入户为禽畜诊病,宣传家禽防疫知识,凌晨4点进行定点屠宰检疫,只要养殖户报检,深夜也要上门检疫,群众有任何事,一个电话,马上出发,随叫随到。这就是周军的日常工作。

    六王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站长梁耀祥告诉记者,站里管理屠宰检疫工作仅有2人,周军担任副站长兼报账员,既要协管屠宰检疫、财务报表,又要协助外围检疫。每次轮到周军当班,他凌晨4点就得出发,完成检疫工作后回到站里协助兽医门诊服务,中午又协助流动检疫,下午回来整理生产报表、财务账目,夜里还得轮值夜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周军一干就是8年。

    2002年1月,周军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在容县最僻远的杨村、石头、六王三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这些乡镇100多个村组都留下了周军忙碌的身影。周军的电脑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养殖户的地址、电话、经济状况、养殖情况,以及为这些群众的家禽打针用药的日期。

    马光荣是石头镇养殖业协会会长,也是一位养殖大户。他对曾经在石头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过的周军印象颇深。他还记得,2007年冬天晚上9点多,天下着大雨,养殖户马广才发现家里的猪不正常,赶紧打电话给周军,那时候周军刚一身疲倦回到站里,一听电话二话不说冒雨赶去,一个人骑着摩托车行驶了8公里的山路到马广才家给病猪打针,打完针都凌晨1点多了。马光荣告诉记者:“我们镇的养殖户叫周军是‘畜牧业110’,因为他真的做到每叫必到,随叫随到。”

    马光荣说:“除了正常的兽药费用,周军都是免费给家禽看病,从来不收诊疗费,他总说自己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的不易,能不收钱的就免了。”养猪户陈裕植有5头病猪,村里的兽医都说没法治了,周军却没有放弃,想尽办法帮助救治。三个月后,奇迹出现了,5头猪全部健康出栏,卖了8000多元。

    周军的妻子杨港新告诉记者,8年来周军一直在最偏远的乡镇工作,最近的离家有20公里,最远的有60公里,因为工作忙,周末也无法正常休息,为了短暂的相聚,她不得不骑摩托车去看周军,再陪着周军到养殖户家看病打针,他们的约会就是这样度过的。

    “我一定要做好这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只要古里村的面貌能够改变,我死也甘心了”

    2010年,周军开始兼任六王镇古里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李丽丽和周军同行,她至今清楚记得和周军到村里报到那天,周军半开玩笑地说:“我一定要做好这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只要古里村的面貌改变,我死也甘心了。”没想到一语成谶,他真的倒在了他战斗着的岗位上,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古里村村主任莫品元一提起周军就赞不绝口:“原以为这个年轻的指导员就是走走形式,没想到他能干实事。”一到古里村,周军就去了解村里的种养情况。村里有哪些经济项目,养了多少鸡、鸭、猪,每个村民组主要种养什么。他还跑去养殖户家里,一户一户走访摸底。

    52岁的陈启汉说起周军,几度哽咽,眼含泪水。老陈是沙田柚种植户,当年他承包了一块山地想种果树,苦于不懂技术,正一筹莫展时,周军主动帮他找到县水果局的技术员,还联系到周边沙田柚种植大户。由于沙田柚至少要3年以后才挂果,不挂果就没有收入。周军听说有一种“果苗间种”技术,又介绍给了陈启汉。老陈在果树下种西瓜当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

    “要想办法让村里的群众富起来!”周军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为了村里能够多出几个养猪能手,他多次邀请养殖专家给村里群众讲授养殖技术和经验。养殖户吴家裕告诉记者,周军多次上门到家里给他讲解猪病防治、防疫知识。一次,吴家裕家的仔猪患了高热症,周军一周3次到猪场,帮他搞消毒防疫。“自从有周军来指导,我猪场的猪成活率由75%上升到98%,去年一年收入有10万多元。”

    抢险时,他冲进灾区用手挖出被稀泥埋住的村民,背出瘫痪在床的五保老人,他说:“我当过兵,我应该冲在最前面!”

    2010年6月2日凌晨2时多,六王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大量山体坍塌、房屋被毁,个别群众被稀泥掩埋。六王镇干部紧急奔赴古里村、陈村、龙头村等重灾区。周军和同一工作组的镇干部们冒着瓢泼大雨,每人只拿一支手电筒,披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快速赶往古里村。没想到摩托车只开出不到300米,就被塌方和泥石流挡住。“赶快下车,我们走路进村!”周军带头冲进了泥浆中。

    和周军一起赶往古里村的六王镇副镇长李强回忆,每走一步,泥浆都淹过膝盖,要把腿从泥浆像“拔萝卜”一样拔出来才能迈开步子。周军说:“我当过兵,我应该冲在最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周军的鞋不见了,他就光着脚赶路。断枝、石头,把周军的双脚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3公里多的路程,平时不过10分钟车程,那天却艰难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凌晨5时左右,周军和工作组的同志终于赶到了古里村。

    成片的房屋倒塌,暗黄色的山体滑坡随处可见,低洼地带一片汪洋……一名妇女哭喊着:“有人被埋了,快来救人!”没有工具,大家就用手抠,用树枝挖。一位村民飞奔过来,大喊:“快!快!五保户老谢还在屋里没出来……”听到喊声,周军把裤脚一卷,飞快地向谢良蔼老人家里跑。谢良蔼家低矮破旧的房屋前面一角已经倒塌,摇摇欲坠。周军不顾危险一头冲了进去,背起瘫痪在床的老人便往外跑。刚跑出门口不远,只听“轰隆”一声,屋子的另一角也倒塌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好险啊!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两天两夜,周军和工作组人员几乎没有合过眼睛,周军硬是用手“挖岀”了3名被泥土掩埋的村民,又帮助17名村民安全撤离。

    灾后重建,他硬是用肩膀把粮食、水、帐篷扛进重灾区,他说:“最远最危险的村民组我去!”

    救援物资的运送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计问题。为使受灾的群众少遭一点罪,周军主动请缨,硬是用肩膀把重达几十公斤的粮食、水和帐篷一次次扛进村里。六王镇团委书记傅朝虹回忆,周军当过兵,身体好,最辛苦的活都是他干的,一来回就是6公里,每天来回好几趟。傅朝虹说:“每次扛帐篷,周军都主动扛80斤的架子,把较轻的雨布让给别人。”

    那段时间里,强降雨天气持续不断,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一天晚上,电闪雷鸣、暴雨将至,大家在村委会商量着怎样进村入户通知转移隐患点的农户,周军说:“最远最危险的村民组我去!”古里村古仲村民组就是“最远最危险的地方”。周军和另一个同事到古仲帮助五保户转移到附近安全的农户家,并安排好住宿。

    古里村的重灾户如今都集中在六王安置点。听说记者要了解周军的情况,村民自发围拢过来。东兴村民组的黎仁勇老人抢着说:“他就是我的恩人!”黎仁勇家的临时帐篷就是周军扛过去的,也是他帮助搭起来。黎仁勇说:“周军来过三四次,送了帐篷,还送过两袋米,几箱水和棉被。这个小伙子真是热心!”

    正在周军前线救灾重建的时候,他的儿子却因连续发烧住院,但他却没能赶回去。他对妻子杨港新充满了歉意:“对不起你和孩子,但是这些受灾村民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得尽我的能力让他们有衣穿,有饭吃。”

    灾后重建的日子里,周军与大家进村入户指导群众无害化处理禽畜尸体,给猪圈鸡舍牛栏消毒,共排查消毒3000多户。同时,站里的工作还一样干。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好几位同事都病倒了。2010年8月初,周军也隐约感觉身体不适,但他坚持不肯请假,只到附近诊所打一瓶吊针就回到工作岗位。直到2010年8月28日,已经连续参加两个多月救灾工作的周军,因腹部剧痛并伴发热症状被送进医院。后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非遗传性的L2型白血病。

    病痛中,他仍然想着回到他深爱的工作岗位,回到他挂念的古里村

    周军家里有17本献血证,上面的记录令人震撼:从2002年开始,他坚持每年至少献血2次,总共捐献6800毫升的鲜血。周军的主治医生看到献血证深受感动:“这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一遍!”周军说:“如果献一次血能挽救一条命,我乐意做这样的事。”

    周军去世前,月工资是1206元,这样微薄的收入要赡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位老人,还要抚养7岁的儿子,家庭负担可想而知。周军的手机已经使用多年,屏幕破损了,他用透明胶粘了又粘也不舍得换新的。周军的家简直可以用“贫寒”来形容,一张双人木床,一个长木椅,唯一的家电是结婚时购买的二手14英寸电视机。但周军却一直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那些相识或陌生的人。抗震救灾中,他一下子捐出800元给灾区群众。他得知自己救出的五保户谢良蔼老人无人照顾,而自己又忙于救灾没有时间,他拿出300元委托村民谢继平来照顾老人。

    住院期间,周军仍然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他生怕错过养殖户的任何一个求助电话。周军并没有把自己生病的消息透露给经常服务的养殖户。最初的一个月,周军每天都能接到养殖户的电话,如果能电话指导解决的,他就耐心讲解该怎么办,如果必须到现场的,他就说:“我没有办法过去,但放心,我会请同事帮你处理的。”杨港新看着病床上的周军很心疼,她说:“你都病成这样,还操什么心?”周军说:“村民给我打电话是信任我,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嘛。”直到周围的人们陆续知道周军生病的消息,这样的电话才渐渐没了。

    当结束第一疗程的治疗后,周军头发掉光了,全身发麻,记忆力也开始减退,但他却挂念着兽医站,挂念着古里村,经常打电话询问。

    在整理周军遗物时,杨港新发现一个U盘,里面有一份没有来得及完成的《村情调查报告》。在报告里,周军分析了古里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以及发展思路。他打算在古里村加大高效农业的推进力度与步伐,筹建农业专业合作社。

    在U盘里,还保留着周军没来得及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周军在申请书上这样写道:“一个人在社会上要为他人服务,想办法让大家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我想,如果成为了一名党员,我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

    2011年6月13日,一颗年轻的心永远停止了跳动。周军走了,留下了4位需要赡养的老人、体弱的妻子、年幼的儿子,留下了治病欠下的20万元债务,留下了太多的不舍和眷恋……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5/17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