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举措成就水稻总产第一县

网友投稿  2011-11-25  互联网

    本报记者 何红卫 吴佩

    260万亩耕地,粮食平均亩产达511.2公斤,总产高达26.5亿斤!传统农业大县湖北监利,迎来了第八个丰收年,全县水稻产量高居全国第一。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水稻高产第一县?日前,记者采访了监利县委书记董新发。

    “我们县之所以能实现粮食八连增,与采取的多项措施密不可分。”董新发告诉记者,为了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每年年初,县、乡(镇)专门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制订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各级领导职责、关键阶段抓督办。今年,当地更是以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但杜绝加重农民负担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更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把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每个粮农手中,切实保护了粮农利益。

    粮食要增产,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必须要跟上。董新发介绍说,近年来,监利县实施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对三大泵站和三大灌区进行更新改造升级,完善了全县防涝、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支持,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等项目,提高了农田等级和产出能力。同时,县财政每年投入104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从而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

    为了落实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今年,监利县被农业部列为了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50个试点县之一,落实部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0个,全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统一连片种植、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整收、统一订单收购。“高产创建示范片展示了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具,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也成为了农民学习的平台,带动了我们全县的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董新发感慨道。

    在粮食增产中,董新发深知科技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监利县把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创新作为重要举措。在服务方式上,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农业信息网、专家服务热线等来宣传农业政策、技术和信息,同时采用层层培训、巡回指导等手段,提高农民素质,指导农业生产。今年春天,江汉平原发生了罕见的旱情,当地政府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科技抗灾,加大抗旱指导、科技培训、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力度,并从外江提水,想方设法从邻县借水,采取人工向天上要水,保证了抗旱水源。

    “我们这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是由福娃集团以每斤高出市价1毛的价格从农民那收购的,保证了粮农的利益。”董新发告诉记者,除了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施高产创建、科技抗灾等来保证粮食增产外,监利县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植扶持产业化组织,发展粮食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监利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优质稻订单收购面积达到200万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实行利益联结机制,收购价高于市场10%,实现了农企双赢。

    对于今后粮食生产工作,董新发建议,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关键就是要保证粮食的收购价格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同时,还要继续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此外,还要调动土地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地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和解决排灌问题,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调动了粮农和土地的积极性,我们今后的粮食生产才有更加充分的保证。”董新发满怀希望地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5/17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