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刚
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打破高寒地区玉米种植“禁忌”,引进国外优质早熟玉米品种扩大种植取得成功,为粮食增产职工增收闯出了一条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来到建设农场种植大户李海江的地头,他一边回答着笔者的各种提问,一边喜滋滋地看着几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自家的玉米地里穿梭着,一个个籽粒饱满、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展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李海江是远近闻名的“玉米状元”。正是因为玉米这个“金棒子”,才让他发了家、致了富。今年,他种的300多亩玉米再夺高产,亩产突破了700多公斤,亩效益接近1000块钱,算下来又有了20多万元的进账。
种植玉米让李海江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而整个建设农场今年种植玉米12万亩,全部实现了大丰收,最高地块达到亩产1750斤,突破历史最高纪录。经测产,比去年亩增产180斤,每斤按0.80元计算,亩效益增加144元。
而在前些年,在建设农场,种植玉米一直是个禁区。如何实现粮食生产的新跨越?北安管理局统一思想,大幅度调整种植结构,经过仔细斟酌,把突破口选在了玉米种植上。为此,农垦北安人制定了“331”结构调整战略,倾全力打造300万亩玉米种植区。
当年的“331”战略今天已经硕果累累,不但改变了高寒地带不能大规模种植玉米的现状,而且在玉米产量上还能跟第一、第二积温带的粮食产量一争高下。北安管理局2009年种植玉米61.6万亩,亩产607公斤,亩效益430元;2010年种植玉米89.4万亩,亩产634公斤,亩效益432元。两年来,玉米亩效益均比其他作物高百元以上。2011年全管局种植玉米144.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0%,预计亩产665公斤,亩效益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