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以质为先。耕地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40%左右。在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高达12.8亿亩,占70%以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与此同时,耕地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50%,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耕地土壤养分失衡现象严重,氮磷钾养分供给不平衡,肥料利用率降低。耕地土壤生态功能差。30年来,我国土壤有益线虫数量从3000~5000条/公下降到500条/公斤,蚯蚓数量急剧减少。耕地质量区域性问题突出。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下降到20~30厘米;南方部分地区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值小于6.5的比例由30年前的52%扩大到65%;华北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层厚度17厘米,仅为美国玉米田平均厚度35厘米的一半;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面积3亿亩,占全国盐渍化面积的60%。此外,耕地土壤污染日趋加剧,受污染耕地面积达1.5亿亩。
这些情况表明,耕地质量对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构成了严峻挑战,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发出此倡议,旨在提高人们保护耕地质量的意识,采取有效行动,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
我们呼吁,将耕地质量保护的内容写入宪法,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不再让耕地质量受到损害,遏制耕地退化趋势。
我们呼吁,国家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修复受污染土壤,消除土壤障碍因子及污染物,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我们呼吁,大力推广可持续耕作技术,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实现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
我们呼吁,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努力使耕地质量持续提高。
我们呼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保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让有限的农用水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呼吁,科技人员研发出更多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与途径,为在利用中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耕地质量保护的行动中来。我们要像关爱生命一样来爱护耕地质量,让人民永远丰衣足食。
每年的11月20日,是当年作物收获的结束日,也是冬春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始日。因此,我们倡议把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中国耕地质量日”,提醒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和提高我国耕地质量!
倡议发起人:沈其荣,南京农业大学;沈仁芳,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武志杰,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永官,中科院城市生态研究所;欧阳竹,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徐明岗,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孔祥斌,中国农业大学;林咸永,浙江大学;同延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蔡崇法,华中农业大学;谢德体,西南大学;刘强,湖南农业大学;邓良基,四川农业大学;汪景宽,沈阳农业大学;李永涛,华南农业大学;邱慧珍,甘肃农业大学;赵兰坡,吉林农业大学;洪坚平,山西农业大学;赵永志,北京市土肥站;徐茂,江苏省土肥站;黄健,吉林省土肥站;张藕珠,山西省土肥站;李涛,山东省土肥站;蒲波,四川省土肥生态处;鲁明星,湖北省土肥站;伍华远,广西壮族自治区土肥站;陈永昌,江西省土肥站
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