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会风彰显作风务实保障落实

网友投稿  2011-11-12  互联网

    赵建华

    男,汉族,江苏邳州人,1958年正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文学士学位,现任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长期致力于领导机关改进文风会风,积累了许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改进会风的具体做法,深得其中三昧。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杰 嘉宾:江苏省连云港市副市长 赵建华

    长期以来,“文山、会海、不落实”,似乎成为某些领导机关难以克服的痼疾顽症。对此,中央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要求切实加以解决。本期对话,主持人邀请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副市长赵建华,请他谈谈对转变会风,加强落实的工作体会。

    倡导开会“三不”求实效

    主持人:些地方近年来文山会海泛滥成灾,很多人不胜其累,而工作落实却不见得有多大的成效。我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蒂,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您在地方政府多年来担任重要职务,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

    嘉宾:改进会风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天职,必须率先垂范,狠下工夫,方能奏效。我的经验和体会是八个字:开会“三不”,开出实效。即“开会会场不设座席,领导讲话不读稿子,会后不留餐不留宿,确保会议开出实际效果。”多年工作实践证明,这是搬文山、填会海、抓落实、求实效的好方法。

    我主要分管农业和农村、水利、防汛防旱、海洋管理、民政和双拥、粮食和供销、民族和宗教、老龄和残联,后又增加商贸流通等等。行业广,头绪杂,难题多。2002年,我初来连云港任职之际,面对这样一张五色杂陈的“大饼”,真不知从哪里下口才好。夜深人静,我经常难以入眠,便将各部门制定的“十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捧出来,逐一梳理分析。我发现各有各的规律性、特殊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尤其是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计划手册,更是一目了然。我心里豁然开朗,以此为线索和抓手,列出专题和重点,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然后逐个问题以办公会、推进会等形式集中办理、现场解决,不搞一般性的会议号召,不搞大呼隆式的推进活动,不搞徒有形式的花架子和表面文章。

    此法是否可行?我还要先听听同事们的意见。分管副秘书长胡英浦,做过赣榆县委常委、副县长,又是农学专家,有理论有实践,我的意见得到他的大力支持。接着又召开分管县区长和部门负责人座谈会,我把自己将要采取的工作方式和开会方法一说,没想到换来的是一片掌声。于是我当众宣布,我们这个系统今后原则上实行开会“三不”制,开会不设座席会场,讲话不读稿子,会后不留餐不留宿,大家都要积极配合才行啊。大家齐声笑答:“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呀!”

    主持人:您能否描述一下开会“三不”具体的情形是怎样的?

    嘉宾:所谓开会不设座席会场——就是根据会议主题和内容,以小型调研会、现场会、办公会、分析会、观摩会、交流会、推进会等为主要形式,把会议开到田头地边、渔村海岛、工地现场、生产车间、温室大棚等,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研究交流工作,实打实地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开会不读稿子——会议均以即席讲话、即兴发言为主,辅以分发书面材料。一切从我做起,大家发言一律限时限长,一律不读讲稿,确保只开半天会。

    所谓会后不留餐不留宿——目前连云港市所辖四县交通条件都很发达。全市境内半径距离只有40分钟车程,开半天会无需留宿留餐,如上午9∶00开会,11∶00准时结束,既不影响早餐,也不耽误午餐,下午照常安排工作,因此深受与会同志欢迎。

    改进会风关键在落实

    主持人:转变和改进会风需要许多人做出努力,参与者甘心情愿,还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最终效果又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认可。我想这会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您是如何推动这种转变的?

    嘉宾:实行开会“三不”制,只是在工作形式上作了一个突破,关键在于有效运用这种形式解决问题、抓好落实、推进工作,这是我们改进会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抓落实、求实效这个中心,切实把握好。

    讲真话,道实情,适民意,全透明,决策让基层好操作,办法让群众好执行。基层对会议泛滥有意见,其实主要是厌倦会议空话套话多,虽不错但不管用的多,真正管用的几句淹没在洋洋洒洒的长篇报告中,开会时未入耳,回去后懒得翻,时间一长忘光光,哪里谈得上抓落实?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夏季秸秆“禁烧”工作。麦草“禁烧难”近年来成为全国性的突出难题。每逢夏收季节,各地“狼烟”四起,遮天蔽日。2007年夏天,有一天一大早,我带着县区分管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到灌云县侍庄乡沈场村,在收割现场开一个与当地农民直接对话的分析会。

    农机、环保两位局长刚讲个头,农民兄弟就听得不耐烦了。一位老汉对我说:“你是市长,应该是有学问的人,斤粮斤草这个道理应该懂得吧?”

    我点点头。老汉又说:“我们这里都是吨粮田,每亩一年要产千斤麦草、千斤稻草,我家10亩地,一年5吨麦草,陈草早已把宅前屋后打谷场堆得满满的,送给板材厂、发电厂、液化站都拒收,堆在堤岸上污染水体还要当被告,机耕还田只能是一小部分,你说说看,这铺天盖地的麦草咋整?”

    还未等我答话,另一位老汉打起俏皮来:“你们政府光要粮食不要秸秆,难道麦穗还能长到树上去不成?如果袁隆平能研究出庄稼只结粮籽不长秸秆,这事就好办啦!”

    村民们听了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机关的同志个个涨红了脸。我忖了一忖之后说:“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农民兄弟讲了真心话,也抻平了窝在胸口的一团气。我现在宣布四条,你们看满不满意:第一,今年改全面禁烧为重点区段禁烧,确保机场、铁路、高速沿线和市区四个重点区域安全;第二,选调500名林业灭火专业队员,上线上路巡查,及时组织灭火,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第三,从明年起,市县政府增加100万元财政预算,专项用于秸秆还田机的推广应用;第四,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属于国家和社会财富,决不应该成为‘包袱’。过去受穷时麦草是宝中宝,今后开发生物质资源,麦草还是宝中宝!市政府将对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具文上报上级政府,以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

    我的话戛然而止,村民们听了先是一愣,接下来报以热烈掌声。

    主持人:开会是推动工作离不开的重要方式,像您讲到的事例听起来很有意思,鲜活地说明一个似乎不用强调的道理:会议本身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政绩,而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必要过程之一。但一些人重视会议却把工作迷失在其中,并非个例。开会“三不”的特点,我想主要是实事求是,把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智慧调动起来共同解决问题,是不是这样?

    嘉宾: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能人在下面,智慧在基层。

    有一年我为推动绿化工作重点——村庄绿化美化一筹莫展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灌南县花园乡花园村寻到了一个好路子,也算是一种发展模式吧,值得推广。我和市林业局商量后,决定召开一个全市村庄美化试点村支部书记参加的观摩会。上午9∶00,200多号人齐刷刷来到花园村,什么话也不用讲,灌南县副县长吴孟军领着大家排开一字长龙阵,挨家挨户看个究竟。原来这里的农户庭前院后、四旁路边全部种满美化树种,如紫荆、海棠、红叶枫、红碧桃、广玉兰等等。参观者问:这树是谁种的?户主答:某某公司老板。问:为什么种在你宅上?答:大苗出圃时分红30%,还无偿留下一批美化树苗。一个大圈子转下来,秘书长招呼大家集中,我问:大家看明白了?大家说明白了。我又问:回去学得来么?大家说完全学得来!我说:很好!大家辛苦了,散会。抬腕一看表,10∶00整。

    比之绿化造林工作,连云港云台山的山林防火更是难上加难。云台山面积200平方公里,与连云港主城区相依相绕,可谓依山傍海,半山半城。山上30多万亩茂密的生态林,是江苏省最宝贵的森林资源。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山上游人如织,香客如云。尤其是清明前后,山林火警火险不断。2004年,云台山曾连续发生三场山林大火,造成严重损失。

    痛定思痛,我们决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构建全覆盖的山林火警火灾防御体系。这些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自此,云台山未曾发生大的山林火灾,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森林防火先进市。

    主持人:现在,全党已经形成了重视基层、联系群众的良好氛围。但是,仍然不乏一些领导干部怕下基层,怕见群众。您在转变会风过程中,也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与基层和群众的关系。这种良好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嘉宾: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贪功,不诿过,不回避,不扯皮,工作出现失误自己兜着,基层出现偏差反躬自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开现场会、分析会、推进会等,与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地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正是培养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谋事胆识和临场决断能力的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一种精神是遇到成绩不贪功,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麻烦不扯皮,遇到过失不诿人。

    培养干部优良作风的好方法

    主持人:转变和改进会风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情。您所做出的努力,非常难能可贵,我个人十分钦佩。但开会“三不”的做法,长期坚持不容易,如果落实工作当中有什么瑕疵,更可能受到诟病。您是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分寸的?

    嘉宾:实践证明,开会“三不”是转变会风的硬着子,是抓落实、求实效的好形式,是培养干部优良作风的好方法。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实际,运用得好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回顾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实行开会“三不”,大力改进会风,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积极适应。

    首先,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开会是否“三不”应视情况而定。“三不”会议往往解决专项问题,属“短平快”工作模式;对涉及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主题的大型重要会议,还是要坐下来集中研究,反复讨论;如果涉及多个领导同志联合开会,就要充分尊重他人的开会习惯;即便本系统会议,也应视内容有别,召开大中型座席会议布置工作,我也是时而有之。开会“三不”只是从形式上对自我和同事们的一种严格约束,其作用和功能也没有夸大其辞的必要。其实,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大局起决定性推动作用的还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每年一度的农村工作三干会,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每年两次的现代农业先进典型观摩会,其推动影响之大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其次,实行开会“三不”制,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议论。也许有人会说,作为地市一级层面,对县区工作更多的应是富于指导性,开会“三不”往往属于操作层面,会不会越俎代庖?也许有人会说,开会“三不”是不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有些简单、草率,会不会给基层群众带来政府缺乏权威性的感觉?也许有人会说,开会“三不”会不会降低对现代领导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的标准?弱化对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锐意追求?根据我多年来的实践,上述疑问和顾虑完全是多余的。首先,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市辖县行政管理体制,市域之内虽不要求整齐划一,但政出多门、参差不齐肯定是行不通的。市县一体化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至于现在一些省试行省管县的体制,我觉得还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次,开会“三不”是简约而不是简单化,要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复杂的程序,政府的权威不是干部自己凭空叫出来的,只能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中树立起来。第三,开会“三不”往往是现场决策、临场决断,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政策水平和协调能力,因而对现代领导的科学实践不是降低了标准,恰恰相反,而是需要富于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素质要求,富于更激情的创新创优和大胆实践。

    真正开好“三不”会议,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某种程度上说,开“三不”会议,是自加压力,自讨苦吃。我体会,“三不”会议赛讲堂,“备课”功夫见短长。领导干部要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必须自己做好充分准备。

    其三,实行开会“三不”,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思想境界。开会“三不”,作为领导干部往往是有所为而无所图的,需要淡泊名位权观念,起码做到“五个不图”:

    一不图排场。坚决摒弃讲排场、图阔气、耍大气的不良作风。有人认为,现在条件这么好,要开会就得开得像个样子,不能太寒碜,不然怎么与现代化相匹配呢?一语道出会议越办越多、越办越奢华的真谛,也养成了一些人“热心办会”、“办会成瘾”的毛病来。

    二不图名望。“三不”会议往往是短会、小会、急会,会议报道也很简单,有人觉得在社会上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名望。我认为,古人讲得好,人生都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莫误人。

    三不图权位。不要把开会的规模、规格、层次看得很重,不应该把这当做一个部门、单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四不图得失。“三不”会议靠的是临场经验、现场发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临场出现某些失误在所难免。但作为领导干部不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只要出于公平正义之心,上为国家效力,下为群众办事,出点言差语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有何可怕?有何不可?

    五不图奢望。改进会风抓落实,为民办事求实效,这是领导干部的本分和天职,做不到就是有负组织和人民的信任。只有这个思想在头脑里扎了根,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12/175033.html